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1-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8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20-26页
    一、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解析第20-22页
        (一)大健康教育的内涵第20-21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21-22页
    二、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2-26页
        (一)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第22-23页
        (二)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第23-24页
        (三)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第24-26页
第二章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第26-31页
    一、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独发展的缺陷第26-28页
        (一)大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方法论指导第26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健康教育心理认同作基础第26-27页
        (三)不利于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第27-28页
    二、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第28-31页
        (一)符合两种教育在实践中寓于融合的发展规律第28页
        (二)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第28-29页
        (三)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第29-30页
        (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第30-31页
第三章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我国融合发展的现状第31-43页
    一、我国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成就第31-36页
        (一)二者融合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身心、情感和思想等问题的解决第32-34页
        (二)二者融合发展适应了社会信息多元化发展要求第34-35页
        (三)二者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共通的学科领域第35-36页
    二、我国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36-43页
        (一)缺乏“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融合理念第36-38页
        (二) 缺乏“科学完善,高效健全”的融合机制第38-39页
        (三)缺乏“渗透互补,融合提升”的路径方法第39-41页
        (四)缺乏“和谐轻松、教学相长”的融合育人环境第41-43页
第四章 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第43-56页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第43-44页
        (一)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第43页
        (二)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第43-44页
        (三)思想引领,健康导航第44页
    二、建立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保障制第44-47页
        (一)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分层管理制度第45页
        (二)落实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制度第45-46页
        (三)健全教育者专业化培养制度第46-47页
    三、促进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融合第47-51页
        (一)教育目标及内容上相融合第47-48页
        (二)教育方法及手段上相融合第48-50页
        (三)教育师资队伍相融合第50-51页
    四、营造大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环境第51-56页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和谐的文化融合氛围第51-52页
        (二)改革课堂教学,重视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第52页
        (三)开展课外实践,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第52-53页
        (四)增加经费投入,打造二者融合发展的网络疏导体系第53-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高校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下一篇: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