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区域软实力测度与比较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软实力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软实力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1 软实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软实力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2.1.3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 区域软实力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区域软实力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3 区域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区域软实力测度模型的构建 | 第24-48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5页 |
3.2 区域软实力横向比较研究 | 第25-39页 |
3.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25-28页 |
3.2.2 无量纲化处理 | 第28-31页 |
3.2.3 主成分分析 | 第31-39页 |
3.3 区域软实力纵向比较研究 | 第39-47页 |
3.3.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无量纲化处理 | 第39-41页 |
3.3.2 主成分分析 | 第41-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区域软实力测度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1 黑龙江区域软实力水平相对落后 | 第48页 |
4.2 近十年间黑龙江区域软实力显著增强 | 第48-49页 |
4.3 大力完善区域形象的塑造 | 第49页 |
4.4 区域文化有待提升 | 第49页 |
4.5 公共服务覆盖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 | 第49-50页 |
4.6 人口素质仍需提高 | 第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黑龙江区域软实力的提升对策 | 第52-60页 |
5.1 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区域形象 | 第52-54页 |
5.1.1 充分挖掘冰雪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 第52页 |
5.1.2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 第52-53页 |
5.1.3 增强企业形象塑造 | 第53-54页 |
5.2 弘扬“龙江”文化,提升区域软实力 | 第54-56页 |
5.2.1 弘扬“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 第54-55页 |
5.2.2 发扬“龙江”精神,引领经济发展 | 第55页 |
5.2.3 完善不足,保护“龙江”文化 | 第55-56页 |
5.3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第56-58页 |
5.3.1 构建合理的公共卫生机构服务体系 | 第56页 |
5.3.2 实施适宜的就业政策 | 第56-57页 |
5.3.3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 第57-58页 |
5.4 加大投入与开发,提升人口素质 | 第58-59页 |
5.4.1 坚持做好教育发展工作 | 第58页 |
5.4.2 注重科技发展 | 第58-59页 |
5.4.3 培育创新精神 | 第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