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三元镍基合金C-2000 和钛合金Ti-2Al-2.5Cr的介绍 | 第9-11页 |
1.2.1 三元镍基合金C-2000 | 第9-10页 |
1.2.2 三元钛合金Ti-2Al-2.5Zr | 第10-11页 |
1.3 纳米结构金属变形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4 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分子动力学模拟原理及方法 | 第18-30页 |
2.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18-25页 |
2.1.1 牛顿运动方程及其求解算法 | 第18-20页 |
2.1.2 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函数 | 第20-22页 |
2.1.3 截断半径 | 第22-23页 |
2.1.4 边界条件 | 第23-25页 |
2.1.5 系综 | 第25页 |
2.2 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建模 | 第25-27页 |
2.2.1 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压头模型 | 第25-26页 |
2.2.2 单晶三元镍基合金模型 | 第26-27页 |
2.2.3 单晶三元钛合金模型 | 第27页 |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及分析技术软件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单晶三元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晶向对三元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变形机理的影响 | 第30-37页 |
3.2.1 建立模型及纳米压痕模拟过程 | 第30-31页 |
3.2.2 不同晶向的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1-37页 |
3.3 模型尺寸对三元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变形机理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1 建立模型及纳米压痕模拟过程 | 第37页 |
3.3.2 不同模型尺寸的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3.4 载荷速度对三元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变形机理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1 建立模型及纳米压痕模拟过程 | 第41页 |
3.4.2 不同载荷速度的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三元镍基合金C-2000 纳米孪晶形成机理 | 第45-52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三元镍基合金C-2000 纳米孪晶形成机理 | 第46-47页 |
4.3 三元镍基合金五重纳米孪晶的形成机理 | 第47-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实验 | 第52-62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镍基合金纳米压痕实验 | 第52-57页 |
5.2.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53-54页 |
5.2.2 镍基合金样品制备 | 第54-56页 |
5.2.3 纳米压痕实验方案 | 第56-57页 |
5.3 镍基合金纳米压痕表征 | 第57-60页 |
5.3.1 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57-58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单晶三元钛合金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2-71页 |
6.1 引言 | 第62页 |
6.2 三元钛合金纳米压痕建模与纳米压痕模拟过程 | 第62-63页 |
6.3 三元钛合金Ti-2Al-2.5Zr纳米压痕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3-70页 |
6.3.1 [-12-10]晶向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6.3.2 [0001]晶向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