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声学论文

滨海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研究--以大连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噪声影响公共健康第9-10页
        1.1.2 噪声的评价需要声视角的主观感知第10页
        1.1.3 滨海声景的重要欠缺第10-11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作为声景学科研究的拓展第11-12页
        1.2.2 作为滨海景观设计学的拓展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2-15页
        1.3.1 关于声景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3.2 现代公共空间声景的研究第12-13页
        1.3.3 关于水声的城市声景研究第13-14页
        1.3.4 滨水、滨海区域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的研究第14-15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15-16页
2 大连滨海声景调查方案第16-25页
    2.1 调研时间与地点第16-19页
        2.1.1 调研场所的选择第16-17页
        2.1.2 调研地点的特征第17-19页
        2.1.3 调研时间第19页
    2.2 声环境测量的方法第19-21页
        2.2.1 测量仪器第19-20页
        2.2.2 声学参数第20-21页
        2.2.3 声环境的测量第21页
    2.3 问卷调查的方法第21-25页
        2.3.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发放第21-22页
        2.3.2 问卷相关计算方式第22-23页
        2.3.3 信度效度检验第23-25页
3 实测滨海声环境分析第25-58页
    3.1 三个地点实测潮汐声第25-32页
        3.1.1 大连的潮汐特点第25-26页
        3.1.2 三个地点实测潮汐统计声级图第26-28页
        3.1.3 三个地点实测潮汐频谱图第28-32页
    3.2 问卷调查实测声环境情况第32-41页
        3.2.1 问卷调查实测频谱和统计声级第32-34页
        3.2.2 星海公园问卷实测结果图第34-37页
        3.2.3 东港广场问卷实测结果图第37-39页
        3.2.4 七贤岭公园问卷实测结果图第39-41页
    3.3 三个地点声学漫步第41-46页
        3.3.1 声学漫步实测统计声级第41-42页
        3.3.2 声学漫步实测频谱图第42-43页
        3.3.3 声学漫步路线图和声级图第43-46页
    3.4 滨海各类声音分析第46-56页
        3.4.1 滨海各类声音因子分析第47-51页
        3.4.2 滨海各类声音sd法分析第51-54页
        3.4.3 滨海区的信号音、基调音、标志音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4 三类滨海区的问卷调查结果第58-88页
    4.1 滨海区使用习惯问题第58-66页
        4.1.1 来滨海区的目的第58-60页
        4.1.2 对滨海区活动的态度第60-62页
        4.1.3 滨海区各方面环境的重要程度第62-64页
        4.1.4 来滨海区的时间段第64-65页
        4.1.5 在滨海区停留的时间第65-66页
    4.2 滨海区声感知和评价类问题第66-73页
        4.2.1 滨海区整体声环境印象第66-67页
        4.2.2 对当前滨海声感知程度第67-71页
        4.2.3 安静度、舒适度、协调度的评价第71-73页
    4.3 滨海区具体声音评判问题第73-80页
        4.3.1 海水发出的声音中最受喜爱的声音第73-75页
        4.3.2 涨潮退潮的声音分辨第75-77页
        4.3.3 潮汐声中最受喜爱的声音第77-78页
        4.3.4 风声中最受喜爱的声音第78-79页
        4.3.5 此处人类活动的声音是否吵闹第79-80页
    4.4 滨海区设计类问题第80-83页
        4.4.1 人们更喜爱的海岸处理方式第80-81页
        4.4.2 对现在海岸的处理方式是否满意第81-82页
        4.4.3 在滨海区放松会选择的声环境地点第82-83页
    4.5 意见与建议第83-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5 滨海声环境评价第88-104页
    5.1 问卷调查统计第88-92页
        5.1.1 被调查者的特征第88-89页
        5.1.2 滨海声环境的评价指标第89-92页
        5.1.3 滨海声评价的影响因素第92页
    5.2 滨海声景客观影响因素第92-95页
        5.2.1 问卷实测声级第92-93页
        5.2.2 滨海区类型第93-95页
    5.3 滨海声景主观影响因素第95-102页
        5.3.1 人们对于滨海活动的态度第95-96页
        5.3.2 对到过的海滨整体声印象第96-97页
        5.3.3 对调查地点人类活动声音的看法第97-98页
        5.3.4 设计类主观因素第98-100页
        5.3.5 个人属性类因素第100-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6 滨海声景塑造第104-113页
    6.1 滨海区声环境研究结果应用第104-105页
    6.2 自然类滨海区声景的塑造第105-107页
        6.2.1 自然类滨海区声景的主题第105页
        6.2.2 自然类滨海区声景的“扬长”第105-106页
        6.2.3 自然类滨海区声景的“避短”第106-107页
    6.3 半人工半自然类滨海区声景的塑造第107-110页
        6.3.1 半人工半自然类声景的主题第107页
        6.3.2 半人工半自然类声景的“扬长”第107-108页
        6.3.3 半人工半自然类声景的“避短”第108-110页
    6.4 人工类滨海区声景的塑造第110-112页
        6.4.1 人工类滨海区声景的主题第110页
        6.4.2 人工类滨海区声景的“扬长”第110-111页
        6.4.3 人工类滨海区声景的“避短”第111-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附录A 大连滨海声环境调查问卷第117-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某深基坑变形分析及参数优化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Web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