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外综述第11-13页
        1.3.2 国内综述第13-15页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页
        1.5.2 本文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机理第18-24页
    2.1 影子银行第18-21页
        2.1.1 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第18-19页
        2.1.2 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第19-20页
        2.1.3 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第20-21页
    2.2 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风险传递第21-24页
        2.2.1 高杠杆风险的传导第21-22页
        2.2.2 流动性风险的传导第22-23页
        2.2.3 关联交易风险的传递第23-24页
第3章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测算第24-29页
    3.1 分析和比较当前影子银行测算方法第24-26页
    3.2 影子银行规模测算方法的选择第26页
    3.3 影子银行估算结果第26-29页
第4章 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衡量第29-39页
    4.1 金融体系稳定水平测算方法第29-37页
        4.1.1 构建金融稳定程度体系第31-34页
        4.1.2 二级风险指标赋值并测算第34-37页
        4.1.3 加权汇总二级指标第37页
    4.2 金融体系稳定性分析第37-39页
第5章 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9-48页
    5.1 模型及变量的选取第39-40页
        5.1.1 计量模型的构建第39页
        5.1.2 变量的选取第39-40页
    5.2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40-46页
        5.2.1 单位根检验第40-41页
        5.2.2 滞后期的确定第41页
        5.2.3 模型设定及参数估计第41-44页
        5.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4-45页
        5.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5页
        5.2.6 方差分解第45-46页
    5.3 实证结论第46-48页
第6章 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政策性建议第48-52页
    6.1 严加防范影子银行相关风险第49-50页
        6.1.1 规范影子银行相关理财产品的产生和销售流程第49页
        6.1.2 构建完整高效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体制第49页
        6.1.3 防范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基本传统业务的混同第49-50页
    6.2 不断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结构第50-51页
        6.2.1 进一步加快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建立第50页
        6.2.2 加快影子银行自律制度的建设第50-51页
    6.3 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制第51-52页
        6.3.1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第51页
        6.3.2 重视影子银行监管人才的培养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理成本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下一篇:XX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