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话语分析法 | 第14-15页 |
1.3.2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3.3 内容分析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架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关键概念界定与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对有关概念和理论的解释 | 第17-19页 |
2.1.1 对“自然灾难新闻”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对“网络新闻专题”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3 话语及话语分析理论 | 第18页 |
2.1.4 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 | 第18-19页 |
2.2 本文分析框架建构 | 第19-22页 |
2.2.1 话语宏观结构 | 第19-20页 |
2.2.2 话语微观结构 | 第20-21页 |
2.2.3 话语风格 | 第21页 |
2.2.4 话语修辞 | 第21-22页 |
第3章 新浪网自然灾难新闻专题的话语变迁 | 第22-40页 |
3.1 样本选取说明 | 第22-24页 |
3.1.1 样本选取依据 | 第22-23页 |
3.1.2 样本选取范围 | 第23-24页 |
3.2 话语宏观结构变迁 | 第24-32页 |
3.2.1 话语容量逐渐扩大 | 第25-26页 |
3.2.2 话语布局由以概述为主转变为以细节场景为主 | 第26页 |
3.2.3 话语主题从信息主题转变为功能主题 | 第26-28页 |
3.2.4 话语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 | 第28-30页 |
3.2.5 话语图示结构复杂化 | 第30-31页 |
3.2.6 话语范畴详细化、场景化 | 第31-32页 |
3.3 话语微观结构变迁 | 第32-35页 |
3.3.1 话语局部语义结构复杂化 | 第32-33页 |
3.3.2 话语局部一致性凸显交叉特征 | 第33-34页 |
3.3.3 话语的隐含意义增多 | 第34-35页 |
3.4 话语风格变迁 | 第35-37页 |
3.4.1 话语的感情色彩逐渐丰富 | 第35-36页 |
3.4.2 话语基调由平缓到情感化 | 第36页 |
3.4.3 话语措辞由生硬到注重调动情感 | 第36-37页 |
3.5 话语修辞变迁 | 第37-40页 |
3.5.1 从劝服性直述到真实性再现 | 第37-38页 |
3.5.2 消息来源的不固定化 | 第38-39页 |
3.5.3 数字运用增多,凸显新闻真实性 | 第39-40页 |
第4章 新浪网自然灾难新闻专题话语变迁的动因 | 第40-49页 |
4.1 外部因素 | 第40-44页 |
4.1.1 国家政策背景的变迁 | 第40-41页 |
4.1.2 风险社会背景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 第41-42页 |
4.1.3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丰富与实践 | 第42-43页 |
4.1.4 技术推动媒体格局的变革 | 第43-44页 |
4.2 内部因素 | 第44-49页 |
4.2.1 新浪网的新闻理念与新媒体实践因素 | 第44-46页 |
4.2.2 媒介性质和发展理念的转变 | 第46-47页 |
4.2.3 逐步建立从预警到善后的科学灾难报道机制 | 第47-48页 |
4.2.4 注重媒体合作,不断丰富话语体系 | 第48-49页 |
第5章 新浪网自然灾难新闻专题话语变迁的研究结论 | 第49-60页 |
5.1 新浪网自然灾难新闻专题话语变迁的总体趋势 | 第49-53页 |
5.1.1 客观真实性稳定,逐步注重话语导向和平衡 | 第49-50页 |
5.1.2 情绪化渐退,理性化凸显 | 第50-51页 |
5.1.3 从新闻性主导走向人文性主导 | 第51-52页 |
5.1.4 话语创新难的背景下话语风格趋于务实 | 第52-53页 |
5.2 新浪网自然灾难新闻专题话语变迁的社会价值 | 第53-60页 |
5.2.1 帮助大众树立和巩固风险意识 | 第53-54页 |
5.2.2 促进话语民主实现,推进公民社会形成 | 第54-55页 |
5.2.3 凝聚社会共识,增加社会认同 | 第55-56页 |
5.2.4 促进新闻专业主义下媒介话语场的动态平衡 | 第56-57页 |
5.2.5 有助于探究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 | 第57-58页 |
5.2.6 配合政治理论的推行,维护主流话语权威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