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的机制优势与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文献综述第8-10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8-9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9-10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0-11页
    1.5 研究内容第11-12页
2.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第12-15页
    2.1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第12-13页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3页
    2.3 博弈理论第13-15页
3.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第15-21页
    3.1 金华银行及其贷款政策第15-19页
        3.1.1 金华银行发展历程第15-17页
        3.1.2 金华银行贷款政策第17-19页
    3.2 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第19-21页
        3.2.1 “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研发目的第19页
        3.2.2 “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简介第19-20页
        3.2.3 “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现阶段办理情况第20-21页
4.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的机制优势——基于博弈分析第21-27页
    4.1 信贷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第21页
    4.2 银行一企业博弈分析第21-22页
    4.3 引入科技资金池业务的博弈模型分析第22-27页
        4.3.1 相关假设第23页
        4.3.2 模型的构建第23-24页
        4.3.3 模型的分析第24-25页
        4.3.4 优势体现第25-27页
5.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的绩效评价第27-30页
    5.1 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绩效评价体系第27-28页
        5.1.1 经济性评价第27页
        5.1.2 效率性评价第27页
        5.1.3 综合评价第27-28页
    5.2 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评价分析第28-30页
6.完善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第30-36页
    6.1 金华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模式发展制约因素第30-31页
        6.1.1 外部因素第30-31页
        6.1.2 内部环境因素第31页
    6.2 完善金华银行科技风险池贷款业务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第31-36页
        6.2.1 加大对于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第31-32页
        6.2.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32-33页
        6.2.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第33-34页
        6.2.4 调动员工积极性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谢词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企业汇率避险研究
下一篇:G支付公司银行卡收单业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