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1.3.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 第14页 |
1.3.3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3 研究评价 | 第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20-26页 |
2.1 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0页 |
2.2 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2.3 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 第21-24页 |
2.3.1 呼和浩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主体结构 | 第21页 |
2.3.2 呼和浩特农业科技服务技术方式体系 | 第21-22页 |
2.3.3 呼和浩特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体系 | 第22-23页 |
2.3.4 呼和浩特农业科技服务资金保障体系 | 第23-24页 |
2.3.5 呼和浩特农业科技服务基础设施体系 | 第24页 |
2.4 农业服务体系现状满意度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3.1 服务环境不完善 | 第26-27页 |
3.1.1 呼和浩特市政策环境不完善 | 第26页 |
3.1.2 机构设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26-27页 |
3.1.3 资金支持不到位 | 第27页 |
3.1.4 信息渠道不畅 | 第27页 |
3.2 服务体系中存在固有的弊端 | 第27-30页 |
3.2.1 政府在体系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 第27-28页 |
3.2.2 农业科技培训方式单一、落后 | 第28页 |
3.2.3 农业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3.2.4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3.2.5 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需求脱节严重 | 第29页 |
3.2.6 农户整体素质偏低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代表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4.1 国内外代表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分析 | 第30-31页 |
4.1.1 美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第30页 |
4.1.2 日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第30-31页 |
4.1.3 山东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第31页 |
4.2 国内外代表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借鉴和启示 | 第31-34页 |
4.2.1 政府在体系结构变化过程中仍然作为主导 | 第32页 |
4.2.2 科学研究、培训、产出、普及紧密联合 | 第32页 |
4.2.3 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和龙头企业 | 第32-33页 |
4.2.4 农业科技服务经费投入充足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的对策 | 第34-40页 |
5.1 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 第34-35页 |
5.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4页 |
5.1.2 强化政策保障体系 | 第34页 |
5.1.3 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财政投入 | 第34-35页 |
5.2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 第35-36页 |
5.2.1 保证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 第35页 |
5.2.2 发展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 第35-36页 |
5.3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手段 | 第36-40页 |
5.3.1 提高市内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能力 | 第36页 |
5.3.2 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 第36-37页 |
5.3.3 强村级推广组织建设 | 第37页 |
5.3.4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有效需求 | 第37-38页 |
5.3.5 建立有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制度,提升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