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0-17页 |
1.1.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2 化学还原法 | 第11-14页 |
1.1.3 电化学沉积法 | 第14-15页 |
1.1.4 晶种法 | 第15页 |
1.1.5 光化学合成法 | 第15-16页 |
1.1.6 超声辐射法 | 第16页 |
1.1.7 微波法 | 第16-17页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能以及应用 | 第17-20页 |
1.2.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 | 第17-19页 |
1.2.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19页 |
1.2.3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钯及钯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3.1 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第20-22页 |
1.3.2 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第22-24页 |
1.4 论文的意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4.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7-29页 |
2.2.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27页 |
2.2.2 红外光谱 | 第27-28页 |
2.2.3 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8页 |
2.2.4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28-29页 |
2.2.5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9页 |
2.2.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第29页 |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2.3.1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2 催化剂测试电解池系统 | 第30页 |
2.3.3 催化剂活性面积 | 第30-31页 |
2.3.4 甲酸电氧化实验 | 第31页 |
2.3.5 乙醇电氧化实验 | 第31页 |
2.3.6 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 第31-32页 |
第3章 单宁酸制备Pd贵金属纳米颗粒及其甲酸氧化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34页 |
3.2 单宁酸还原制备Pd纳米颗粒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3.3.1 制备的Pd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34-36页 |
3.3.2 时间对单宁酸还原钯体系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不同浓度的前驱体对单宁酸还原钯体系的影响 | 第38页 |
3.3.4 不同尺寸的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电化学测试性能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Pd/Ni(OH)_2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乙醇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Pd颗粒负载在单层的Ni(OH)2膜上的制备 | 第45-46页 |
4.2.1 AA还原钯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Ni(OH)_2 膜的制备 | 第45页 |
4.2.3 Pd/Ni(OH)_2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3.1 AA还原制备钯纳米颗粒形貌的表征 | 第46页 |
4.3.2 Ni(OH)_2 膜形貌的表征 | 第46-50页 |
4.3.3 Pd/Ni(OH)_2 复合催化剂形貌的表征 | 第50-51页 |
4.3.4 Pd/Ni(OH)_2 复合催化剂及其对乙醇氧化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51-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