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我国流浪儿童的群体状况及救助分析 | 第11-18页 |
(一) 流浪儿童的含义及其种类 | 第11-13页 |
1. 流浪儿童的含义 | 第11页 |
2. 流浪儿童分类 | 第11-13页 |
(二) 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1. 经济因素 | 第13-14页 |
2. 家庭原因 | 第14页 |
3. 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15页 |
4. 儿童特殊的心理 | 第15页 |
5. 被犯罪集团拐骗、租赁 | 第15页 |
(三) 当前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状况 | 第15-18页 |
1. 政府机构救助现状 | 第15-16页 |
2. 民间组织救助现状 | 第16-18页 |
二、流浪儿童法律保护的法律缺位分析 | 第18-27页 |
(一) 从宪法层面分析 | 第18页 |
1. 我国宪法中关于儿童保护的规定 | 第18页 |
2. 宪法在保护流浪儿童权利上的缺陷 | 第18页 |
(二) 从民法层面分析 | 第18-23页 |
1. 我国现行的监护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2. 现行监护制度在保护流浪儿童上的缺失 | 第20-23页 |
(三) 其他部门法层面 | 第23-27页 |
1. 《救助管理办法》 | 第23-24页 |
2.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第24-27页 |
三、流浪儿童预防和救助的域外考察 | 第27-33页 |
(一)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27-29页 |
1.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产生的背景 | 第27页 |
2.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内涵 | 第27-28页 |
3.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功能及意义 | 第28-29页 |
(二) 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9-31页 |
1. 美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9-30页 |
2. 德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30-31页 |
(三) 关于流浪儿童救助的其他法律规定 | 第31-33页 |
1. 巴西流浪儿童的救助 | 第31页 |
2. 日本流浪儿童的救助 | 第31-33页 |
四、关于完善我国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的建议 | 第33-39页 |
(一) 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写入宪法 | 第33-34页 |
(二) 完善我国现行的监护制度 | 第34-36页 |
1. 明确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以及教育惩戒制度 | 第34-35页 |
2. 建立全面的监护监督制度 | 第35-36页 |
3. 健全国家监护人制度 | 第36页 |
(三) 给民间组织法律上的支持和监督 | 第36-37页 |
1. 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给民间组织合法的身份 | 第36-37页 |
2. 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 第37页 |
3. 扩大企业的税收优惠的范围 | 第37页 |
(四) 细化《救助管理办法》中关于儿童救助的规定 | 第37-39页 |
1. 转变工作理念,彻底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37-38页 |
2. 在法律中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 | 第38页 |
3. 明确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职责,增加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