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概述 | 第18-23页 |
2.1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主体 | 第19-20页 |
2.2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管辖与分工 | 第20页 |
2.3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程序 | 第20-21页 |
2.4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依据和适用条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实证研究 | 第23-57页 |
3.1 非法采伐行政处罚诉讼案件的选择和抽样 | 第23-27页 |
3.2 处罚主体权限问题引起的诉讼案件研究 | 第27-33页 |
3.2.1 样本案件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27-30页 |
3.2.2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3.2.3 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3.2.4 案例反映出的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问题 | 第32-33页 |
3.3 管辖与分工问题引起的诉讼案件研究 | 第33-38页 |
3.3.1 样本案件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3-36页 |
3.3.2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理论分析 | 第37页 |
3.3.4 案例反映出的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问题 | 第37-38页 |
3.4 处罚程序不当引起的诉讼案件研究 | 第38-47页 |
3.4.1 样本案件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8-44页 |
3.4.2 典型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3.4.3 理论分析 | 第45-46页 |
3.4.4 案例反映出的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问题 | 第46-47页 |
3.5 处罚依据不当问题引起的诉讼案件研究 | 第47-56页 |
3.5.1 样本案件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7-52页 |
3.5.2 典型案例分析 | 第52-54页 |
3.5.3 理论分析 | 第54-55页 |
3.5.4 案例反映出的非法采伐行政处罚的问题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我国非法采伐行政处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7-60页 |
4.1 政府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4.2 制度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4.3 人员因素分析 | 第60页 |
第五章 国外林业行政处罚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第60-63页 |
5.1 国外的林业行政处罚制度 | 第60-63页 |
5.1.1 垂直领导的林业行政管理制度 | 第60-61页 |
5.1.2 独立的处罚主体制度 | 第61-62页 |
5.1.3 民主正当的行政处罚程序 | 第62页 |
5.1.4 高效全面的林业行政监督体系 | 第62-63页 |
5.2 启示与借鉴 | 第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3-69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建议 | 第64-69页 |
6.2.1 明确界定各个处罚主体的权限 | 第64-65页 |
6.2.2 协调和细化财产罚的相关内容和标准 | 第65-66页 |
6.2.3 引入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 | 第66页 |
6.2.4 规范林业处罚程序 | 第66-67页 |
6.2.5 加强林业行政处罚队伍建设 | 第67页 |
6.2.6 健全林业行政监督机制 | 第67-68页 |
6.2.7 建立案件信息互通机制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