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常用中英文缩写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引言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毒株、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1.2 细胞系与试验动物 | 第22页 |
2.1.3 酶类及相关试剂 | 第22页 |
2.1.4 细胞培养主要溶液 | 第22-23页 |
2.1.5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2.1.6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7页 |
2.2.1 CPIV3 HN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25-27页 |
2.2.2 CPIV3 HN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7-30页 |
2.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鉴定 | 第30-31页 |
2.2.4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 第31页 |
2.2.5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1-32页 |
2.2.6 纯化后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2.7 抗原性分析 | 第32页 |
2.2.8 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32页 |
2.2.9 动物免疫 | 第32页 |
2.2.10 间接ELISA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2-33页 |
2.2.11 SP2/0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第33页 |
2.2.12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13 脾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2.2.14 细胞融合 | 第34页 |
2.2.15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 | 第34-35页 |
2.2.16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 第35页 |
2.2.1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复苏 | 第35页 |
2.2.18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 第35页 |
2.2.19 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 第35-36页 |
2.2.20 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3 结果 | 第37-46页 |
3.1 HN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 第37页 |
3.2 重组质粒pET-32a-HN的构建与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3.3 HN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8-39页 |
3.4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的SDS-PAGE分析 | 第39页 |
3.5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39-40页 |
3.6 纯化蛋白的浓度测定结果 | 第40页 |
3.7 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 第40-41页 |
3.8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 第41页 |
3.9 间接ELISA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41-42页 |
3.10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42页 |
3.11 单克隆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 第42页 |
3.12 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3.13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 第43页 |
3.14 三株单抗与CPIV3的Dot-ELISA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3.15 IFA鉴定结果 | 第44页 |
3.16 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