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工试验论文--实验室试验(室内土工试验)论文

重复荷载作用下非饱和黄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黄土动力特性试验发展现状和主要成果第12-14页
        1.2.1 研究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研究的主要成果第13-14页
    1.3 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5-17页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重复荷载作用下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的原理第17-29页
    2.1 土动力特性试验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7-21页
        2.1.1 土动力特性的基本概念第17页
        2.1.2 土动力特性试验仪器的适用性分析第17-19页
        2.1.3 土动力特性试验方法分析第19-21页
    2.2 土动力特性参数分析第21-29页
        2.2.1 周期性动荷载作用下土动力参数分析第21-27页
        2.2.2 非周期性动荷载作用下土动力参数分析第27-29页
第三章 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方案和方法第29-39页
    3.1 土样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土样的制备第29-30页
        3.1.1 黄土的取样第29页
        3.1.2 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第29页
        3.1.3 原状和重塑黄土试样的制备第29-30页
    3.2 试验方案第30-34页
        3.2.1 试验固结方案第30-31页
        3.2.2 试验频率选择第31页
        3.2.3 试验排水条件第31页
        3.2.4 试验加载方案第31-33页
        3.2.5 试验研究方案第33-34页
    3.3 动三轴试验的仪器、方法与操作步骤第34-36页
        3.3.1 试验仪器第34-35页
        3.3.2 操作方法与步骤第35-36页
    3.4 数据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第36-39页
第四章 非饱和黄土的动力变形特性研究第39-71页
    4.1 动本构关系第39-52页
        4.1.1 动应力-动应变曲线的本构关系第39-46页
        4.1.2 动应力-动应变曲线与固结比的关系第46-49页
        4.1.3 动应力-动应变曲线与振次的关系第49页
        4.1.4 动应力-动应变曲线与加载方法的关系第49-52页
    4.2 动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第52-60页
        4.2.1 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曲线与含水率的关系第52-54页
        4.2.2 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曲线与固结比的关系第54-57页
        4.2.3 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曲线与围压的关系第57-60页
    4.3 动阻尼比的试验研究第60-68页
        4.3.1 动阻尼比-动应变曲线与含水率的关系第60-62页
        4.3.2 动阻尼比-动应变曲线与固结比的关系第62-65页
        4.3.3 动阻尼比-动应变曲线与围压的关系第65-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非饱和黄土动强度的试验研究第71-83页
    5.1 动强度概述第71-73页
        5.1.1 动强度的定义第71页
        5.1.2 动强度的表达方式第71-72页
        5.1.3 动强度的破坏标准第72-73页
    5.2 动强度试验的结果分析第73-79页
        5.2.1 动强度曲线分析第73-76页
        5.2.2 动强度归一性研究第76-77页
        5.2.3 单级加载和逐级加载确定动强度的对比分析第77-79页
    5.3 动强度指标分析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3-87页
    6.1 结论第83-85页
    6.2 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二化螟高毒力真菌的生物学及固相培养技术研究
下一篇:烟草营养对Q型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