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1 二化螟概述 | 第14-16页 |
1.1.1 二化螟发生现状 | 第14-15页 |
1.1.2 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 第15-16页 |
1.2 病原真菌在防治害虫中应用 | 第16-19页 |
1.2.1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2 病原真菌的致病性与侵染机理 | 第17-18页 |
1.2.3 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 | 第18-19页 |
1.3 病原真菌的应用推广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3页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1.1 试验菌株 | 第23页 |
3.1.1.1 试验菌株及来源 | 第23页 |
3.1.1.2 二化螟虫源 | 第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3.2.1 病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 第23-24页 |
3.2.1.1 病原真菌的分离 | 第23页 |
3.2.1.2 病原菌株培养性状研究 | 第23页 |
3.2.1.3 病原真菌产孢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3.2.2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 | 第24页 |
3.2.2.1 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24页 |
3.2.2.2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24页 |
3.2.2.3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卵块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24页 |
3.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3.2.3 二化螟扫描电镜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 第24-25页 |
3.2.3.1 病原真菌侵染二化螟后的样品处理 | 第24-25页 |
3.2.3.2 二化螟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3.2.4 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分子测序鉴定 | 第25-26页 |
3.2.4.1 真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25页 |
3.2.4.2 PCR反应体系与PCR方案 | 第25-26页 |
3.2.4.3 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与系统树构建 | 第26页 |
3.2.5 真菌发酵与响应面分析实验 | 第26-28页 |
3.2.5.1 病原真菌的液体培养 | 第26页 |
3.2.5.2 病原真菌固态培养基的筛选 | 第26页 |
3.2.5.3 响应面优化固相发酵配方 | 第26页 |
3.2.5.4 病原真菌产孢量的测定与计算 | 第26-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5页 |
4.1 10 株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28-30页 |
4.1.1 10 株病原真菌的菌落直径 | 第28页 |
4.1.2 10 株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特征 | 第28-30页 |
4.2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 | 第30-34页 |
4.2.1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致死效果 | 第30-32页 |
4.2.2 病原真菌对二化螟卵块的致死效果 | 第32-34页 |
4.3 病原真菌侵染后二化螟症状 | 第34-36页 |
4.4 病原真菌对幼虫体表的侵染过程 | 第36-37页 |
4.5 高毒力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7-39页 |
4.5.1 PCR扩增产物的分子量 | 第37页 |
4.5.2 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4.5.3 高毒力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树分析 | 第38-39页 |
4.6 高毒力菌株的发酵与响应面优化实验分析 | 第39-45页 |
4.6.1 因素的选取及分析方案 | 第39-40页 |
4.6.2 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实验 | 第40-41页 |
4.6.3 因素间的交互影响 | 第41-43页 |
4.6.3.1 米粉—花生壳的交互作用对球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6.3.2 米粉—稻壳的交互作用对球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6.3.3 花生壳—稻壳的交互作用对球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 第43页 |
4.6.4 响应面优化球孢白僵菌产孢量参数的确立及拟合优化的验证 | 第43-45页 |
5 讨论 | 第45-48页 |
5.1 白僵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 第45页 |
5.2 高毒力菌株筛选指标 | 第45-46页 |
5.3 真菌的分子鉴定 | 第46-47页 |
5.4 真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参数优化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51页 |
6.1 菌株的生物学特征 | 第48页 |
6.2 真菌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 | 第48-49页 |
6.3 真菌对二化螟的侵染机理 | 第49页 |
6.4 高毒力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49-50页 |
6.5 真菌发酵与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