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司法社会效果实现的探索--兼论海瑞定理对彭宇案判决的启发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一、司法社会效果概述第13-22页
 (一) 问题引入——我国法学界关于司法社会效果的讨论及评介第13-16页
  1. 司法社会效果的概念第13-14页
  2. 司法社会效果实现的讨论第14-15页
  3. 我国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的探索第15-16页
 (二) 对于司法社会效果的几点认识第16-17页
  1. 司法社会效果应体现社会总体价值取向第16页
  2. 司法社会效果应以法律效果的实现为前提第16-17页
  3. 实现法律效果并不意味实现社会效果第17页
 (三) 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必然趋势第17-22页
  1. 对司法社会效果的追求——从自然法学到社会学法学第17-19页
  2. 对司法社会效果的追求——我国现实的司法政策第19-20页
  3. 对司法社会效果的追求——我国完善法治的内在要求第20-22页
二、司法社会效果难以实现的法理分析第22-29页
 (一) 严格规则与个案复杂性的矛盾第23-24页
  1. 法治离不开规则之治第23页
  2. 规则的普遍性和确定性难以适应不同的个案第23-24页
 (二) 程序正义不等于社会效果的实现第24-26页
  1. 司法的公平正义更多体现于程序正义第24-25页
  2. 程序正义与社会效果的实现存在距离第25-26页
 (三) 司法社会效果实现的现实困境——以彭宇案为例第26-29页
  1. 彭宇案案情简介第26-27页
  2. 彭宇案的现实困境第27-28页
  3. 司法社会效果的实现并非易事第28-29页
三、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现有路径的解析第29-35页
 (一) 司法自由裁量对于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的利弊分析第29-32页
  1. 司法自由裁量对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的作用第29-30页
  2. 司法自由裁量存在的弊端第30-32页
  3. 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当慎用第32页
 (二) 调解对于实现司法社会效果的利弊分析第32-35页
  1. 调解的概念及现实概况第32-33页
  2. 调解的作用第33页
  3. 调解的弊端及其应用的局限性第33-35页
四、实现司法社会效果新路径的探索——引入合理论证结论优化司法社会效果第35-43页
 (一) 海瑞定理的分析方法第35-36页
 (二) 海瑞定理的启示——通过合理论证结论优化司法社会效果第36-37页
 (三) 引入合理论证后彭宇案的判决思路第37-38页
 (四) 合理论证结论的独特作用第38-39页
 (五) 合理论证与常理推理的区别第39-40页
 (六) 合理论证结论的应用需要加强约束第40-42页
  1. 理论证的结论要在适可的范围内辅助司法裁决第40-41页
  2. 理论证结论要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取向并经得起推敲第41页
  3. 理论证可能带来的弊端不可忽视第41-42页
 (七) 结合案例指导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合理论证结论的作用第42-43页
五、推动我国司法社会效果实现的相关思考第43-46页
 (一) 社会效果的特性要求其实现途径不断丰富第43页
 (二) 实现司法社会效果需要从立法源头健全相关制度第43-44页
 (三) 应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司法社会效果的缺失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品性证据规则在我国的运用
下一篇:社区检察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