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1 奶牛乳腺炎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 奶牛乳腺炎的病原与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1.3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 第16-17页 |
1.4 奶牛乳腺炎诊断技术 | 第17-19页 |
1.5 奶牛乳腺炎的的防治措施 | 第19-20页 |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7 小鼠乳房炎模型的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2.1 噬菌体裂解酶的概述 | 第22-23页 |
2.2 裂解酶的结构组成 | 第23页 |
2.3 裂解酶的安全性 | 第23-24页 |
2.4 裂解酶的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2.5 展望 | 第25-26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6-55页 |
第一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 LYSGH15 表达及纯化条件的优化 | 第26-35页 |
1.1 材料 | 第26-29页 |
1.2 方法 | 第29-30页 |
1.3 结果 | 第30-33页 |
1.4 讨论 | 第33-34页 |
1.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第35-46页 |
2.1 材料 | 第35-36页 |
2.2 方法 | 第36-40页 |
2.3 结果 | 第40-44页 |
2.4 讨论 | 第44-45页 |
2.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裂解酶 LYSGH15 对乳房炎模型的治疗 | 第46-55页 |
3.1 材料 | 第46-47页 |
3.2 方法 | 第47-48页 |
3.3 结果 | 第48-52页 |
3.4 讨论 | 第52-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