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分光光度法及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硫氰酸钠性质、用途及危害第11-12页
        1.1.1 硫氰酸钠性质第11页
        1.1.2 硫氰酸钠用途第11页
        1.1.3 硫氰酸钠的毒害性第11-12页
    1.2 硫氰酸钠用于牛乳保鲜原理第12-13页
        1.2.1 乳过氧化物酶(LP)与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第12页
        1.2.2 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抑菌保鲜第12-13页
    1.3 硫氰酸钠用于牛乳保鲜研究及使用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及使用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硫氰酸钠常用检测方法第15-20页
        1.4.1 硫氰酸钠的光谱法测定第15-17页
            1.4.1.1 分光光度法第15-16页
            1.4.1.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第16页
            1.4.1.3 荧光素荧光法第16页
            1.4.1.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第16-17页
        1.4.2 硫氰酸钠的色谱法测定第17-20页
            1.4.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页
            1.4.2.2 整体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18页
            1.4.2.3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8页
            1.4.2.4 离子色谱法第18-19页
            1.4.2.5 衍生气相色谱法第19-20页
        1.4.3 硫氰酸钠的电化学方法测定第20页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2.1 鲜乳材料第22页
    2.2 主要药品试剂第22页
    2.3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22页
    2.4 研究方法第22-28页
        2.4.1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建立第22-23页
            2.4.1.1 溶液的配制第22-23页
            2.4.1.2 样品前处理第23页
            2.4.1.3 比色测定第23页
            2.4.1.4 硫氰酸钠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4.2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预处理条件优化第23-24页
            2.4.2.1 三氯乙酸浓度的选择第23页
            2.4.2.2 冷藏抽提时间的选择第23页
            2.4.2.3 超声辅助提取时间的选择第23-24页
            2.4.2.4 离心转速的选择第24页
        2.4.3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检测条件优化第24-25页
            2.4.3.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24页
            2.4.3.2 显色剂的选择第24页
            2.4.3.3 硝酸用量的选择第24页
            2.4.3.4 硝酸铁用量的选择第24页
            2.4.3.5 稳定剂的选择第24-25页
            2.4.3.6 显色时间的选择第25页
        2.4.4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建立第25页
            2.4.4.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5页
            2.4.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5页
            2.4.4.3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25页
            2.4.4.4 色谱条件第25页
        2.4.5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条件优化第25-27页
            2.4.5.1 流动相配制第25-26页
            2.4.5.2 进样量的选择第26页
            2.4.5.3 流动相组成比例的选择第26页
            2.4.5.4 柱温的选择第26页
            2.4.5.5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26页
            2.4.5.6 流速的选择第26页
            2.4.5.7 流动相pH的选择第26-27页
            2.4.5.8 离子对试剂浓度的选择第27页
        2.4.6 两种定量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评价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53页
    3.1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建立与方法学评价第28-40页
        3.1.1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预处理条件优化第28-30页
            3.1.1.1 三氯乙酸浓度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28页
            3.1.1.2 冷藏抽提时间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28-29页
            3.1.1.3 超声辅助提取时间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29-30页
            3.1.1.4 离心转速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30页
        3.1.2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检测条件优化第30-36页
            3.1.2.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30-31页
            3.1.2.2 显色剂的选择第31-32页
            3.1.2.3 硝酸用量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32-33页
            3.1.2.4 硝酸铁用量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33-34页
            3.1.2.5 稳定剂选择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34-35页
            3.1.2.6 显色时间对牛乳中硫氰酸钠测定影响结果第35-36页
        3.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方法学考察第36-40页
            3.1.3.1 线性关系考察第36-37页
            3.1.3.2 最低检出限第37页
            3.1.3.3 精密度实验第37-38页
            3.1.3.4 重复性试验第38页
            3.1.3.5 稳定性试验第38-39页
            3.1.3.6 加标回收率试验第39-40页
            3.1.3.7 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样品中硫氰酸钠含量测定第40页
    3.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建立与方法学评价第40-51页
        3.2.1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条件优化第40-47页
            3.2.1.1 进样量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0-41页
            3.2.1.2 流动相组成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1-42页
            3.2.1.3 柱温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2-43页
            3.2.1.4 最大吸收波长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3-44页
            3.2.1.5 流速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4-45页
            3.2.1.6 流动相pH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5-46页
            3.2.1.7 离子对试剂浓度对牛乳中硫氰酸钠色谱分离影响结果第46-47页
        3.2.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方法学评价第47-51页
            3.2.2.1 色谱系统适应性考察第47-48页
            3.2.2.2 线性关系考察第48页
            3.2.2.3 精密度试验第48-49页
            3.2.2.4 重复性试验第49页
            3.2.2.5 稳定性试验第49-50页
            3.2.2.6 加标回收率试验第50页
            3.2.2.7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应用于样品中硫氰酸钠含量测定第50-51页
    3.3 分光光度法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两种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对比评价第51-53页
4 讨论第53-55页
    4.1 分光光度法测定硫氰酸钠的影响因素探讨第53-54页
        4.1.1 蛋白质沉淀剂确定选择第53页
        4.1.2 显色稳定性及显色条件的选择第53-54页
    4.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的影响因素探讨第54页
    4.3 分光光度法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两种方法的比较第54-55页
5. 结论第55-57页
    5.1 分光光度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条件选择第55页
    5.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方法的研究建立第55页
    5.3 分光光度法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硫氰酸钠的方法比较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江区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黑宝石李酒发酵工艺优化及不同陈酿条件下李酒颜色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