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本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基层 | 第16页 |
2.1.2 廉政风险 | 第16页 |
2.1.3 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2.2 预防腐败理论 | 第17-19页 |
3 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 第19-28页 |
3.1 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成要素 | 第19-26页 |
3.1.1 廉政风险防控内部环境塑造 | 第19-20页 |
3.1.2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目标的确定 | 第20-22页 |
3.1.3 廉政风险事项的识别 | 第22-23页 |
3.1.4 廉政风险评估 | 第23-24页 |
3.1.5 廉政风险应对 | 第24页 |
3.1.6 廉政风险控制活动 | 第24-25页 |
3.1.7 廉政风险防控的信息与沟通 | 第25-26页 |
3.1.8 廉政风险防控中的监督 | 第26页 |
3.2 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成要素关系 | 第26-28页 |
4 闽侯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28-38页 |
4.1 闽侯县基本情况 | 第28页 |
4.2 闽候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总体框架评析 | 第28-29页 |
4.3 闽侯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运行状况分析 | 第29-35页 |
4.3.1 依法规范职权 | 第30-31页 |
4.3.2 全面排查风险 | 第31-32页 |
4.3.3 科学评估风险 | 第32-33页 |
4.3.4 健全防控机制 | 第33-35页 |
4.3.5 不断夯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 第35页 |
4.4 现阶段闽侯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38页 |
4.4.1 工作流于形式 | 第35-36页 |
4.4.2 配套制度缺失 | 第36页 |
4.4.3 监督力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36-38页 |
5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5.1 结论与讨论 | 第3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8-44页 |
5.2.1 明确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 | 第38-39页 |
5.2.2 夯实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基础 | 第39-40页 |
5.2.3 构建基层廉政风险防控建设长效机制 | 第40页 |
5.2.4 全面推动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5.2.5 完善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配套措施建设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