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钢琴柔音踏板的产生与发展 | 第8-9页 |
| 一、柔音踏板的产生 | 第8页 |
| 二、柔音踏板的发展 | 第8-9页 |
| 第二章 柔音踏板的构造原理 | 第9-11页 |
| 一、立式钢琴 | 第9-10页 |
| 二、卧式钢琴 | 第10-11页 |
| 第三章 柔音踏板的指示标记 | 第11-16页 |
| 一、按照语言的不同 | 第11-12页 |
| 二、按照作曲家的个人习惯 | 第12-15页 |
| 三、按照演奏家的个人习惯 | 第15-16页 |
| 第四章 柔音踏板在各个钢琴发展时期的演奏技法 | 第16-35页 |
| 一、巴洛克时期 | 第16-17页 |
|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 | 第17-20页 |
| 三、浪漫主义时期 | 第20-24页 |
| 四、民族乐派 | 第24-27页 |
| 五、印象乐派 | 第27-29页 |
| 六、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 | 第29-32页 |
| 七、中国钢琴作品 | 第32-35页 |
| 第五章 柔音踏板的运用误区 | 第35-37页 |
| 一、柔音踏板的标记并不重要 | 第35页 |
| 二、柔音踏板没有演奏法则 | 第35页 |
| 三、柔音踏板可用可不用 | 第35-37页 |
| 第六章 柔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