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金属矿开采论文--地下开采论文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出体测试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崩落法发展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放出体测试研究的发展第14-15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步骤第15-17页
第2章 梅山铁矿地质概况第17-21页
    2.1 矿区地质特征第17-18页
        2.1.1 矿区地层第17页
        2.1.2 矿区构造第17-18页
    2.2 矿体规模、产状及形态第18页
    2.3 矿石自然类型第18-19页
    2.4 矿石物质成分第19-20页
    2.5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第20-21页
第3章 崩落矿岩运动规律第21-26页
    3.1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第21-22页
    3.2 崩落矿岩散体颗粒第22-24页
        3.2.1 矿岩块度第22-23页
        3.2.2 矿岩散体孔隙率第23页
        3.2.3 矿岩散体密度第23页
        3.2.4 矿岩散体力学性质第23-24页
    3.3 无底柱分段崩落矿岩移动规律第24-26页
        3.3.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原理第24页
        3.3.2 崩落矿岩移动规律第24-26页
第4章 散体流动参数试验第26-39页
    4.1 端部放矿崩落矿岩移动规律第26-29页
        4.1.1 散体移动速度方程第27-28页
        4.1.2 颗粒移动迹线第28页
        4.1.3 放出漏斗与达孔量方程第28页
        4.1.4 放出体方程第28-29页
    4.2 散体流动参数实验研究第29-30页
    4.3 实验材料制各与实验模型第30-32页
        4.3.1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30-31页
        4.3.2 实验模型第31-32页
    4.4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第32-38页
        4.4.1 实验过程第32页
        4.4.2 实验结果第32-35页
        4.4.3 实验放出体形态第35-36页
        4.4.4 散体流动参数计算第36-38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第38-39页
第5章 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第39-49页
    5.1 PFC~(3D)基本原理和方法第39-40页
    5.2 PFC~(3D)模拟步骤第40-42页
    5.3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第42-43页
    5.4 PFC~(3D)放矿数值模拟第43-46页
    5.5 PFC~(3D)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6-48页
        5.5.1 放出体高度计算第46-47页
        5.5.2 放出体形态第47-48页
    5.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6章 放出体现场测试研究第49-66页
    6.1 RFID技术介绍第49-50页
    6.2 标志物的制备第50-53页
        6.2.1 标志物的初步设计第50-51页
        6.2.2 电子标签的选择第51-52页
        6.2.3 电池型号的选择第52页
        6.2.4 标志物制备工艺优化第52-53页
    6.3 标志物抗爆破冲击试验第53-56页
        6.3.1 试验方案第54-55页
        6.3.2 试验结果第55-56页
    6.4 残留体形态测定试验第56-61页
        6.4.1 N7进路试验第56-58页
        6.4.2 N6进路试验第58-61页
    6.5 放出体现场测定试验第61-65页
        6.5.1 标志物布置方案第62-63页
        6.5.2 标志物回收方案第63-65页
    6.6 结论第65-66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66-67页
    7.1 结论第66页
    7.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层流冷却辊激光熔覆工艺优化与组织性能研究
下一篇: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