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弛豫铁电铌镁酸铅的朗道系数及其临界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弛豫铁电高性能机制分析及朗道热力学理论介绍第10-13页
        1.2.1 弛豫铁电单晶的机理分析第10-12页
        1.2.2 朗道热力学理论的介绍第12-13页
    1.3 弛豫铁电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PNMN-0.30PT朗道系数的测定及共存相研究第17-31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变温电滞回线实验和介电实验第18-20页
    2.3 朗道理论系数的拟合第20-24页
        2.3.1 [001]_C电滞回线的理论拟合第20-22页
        2.3.2 [011]_C电滞回线的理论拟合第22-23页
        2.3.3 通过三方相和四方相的相变温度确定系数α_(123)第23-24页
    2.4 朗道唯象理论模型及实验验证第24-26页
    2.5 相共存的研究及铁电性能的分析和计算第26-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PMN-0.30PT单晶相变迟滞临界行为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变温介电及无外场作用下的偏光的实验第32-35页
    3.3 [100]_C方向外电场诱导畴结构的偏光实验第35-39页
        3.3.1 132℃的[001]_C电滞回线和偏光第35-37页
        3.3.2 138℃和 140℃[001]_C电滞回线和偏光第37-38页
        3.3.3 [001]_C面电场的观测[001]_C面偏光实验第38-39页
    3.4 [011]_C面电滞回线和偏光实验第39-43页
        3.4.1 128℃的[011]_C面电滞回线和偏光第39-40页
        3.4.2 132℃的[011]_C面电滞回线和偏光第40-41页
        3.4.3 137℃的[011]_C面电滞回线和偏光第41-42页
        3.4.4 137℃的[011]的多畴结构分析第42-43页
    3.5 电场调控的多畴结构第43-45页
        3.5.1 常温极化PMN-0.30PT的畴结构分析第43-44页
        3.5.2 60℃小电场极化PMN-0.30PT的畴结构分析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PMN-0.36PT朗道系数的测定及薄膜相图预测第47-63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PMN-0.36PT的电滞回线和介电实验第48-49页
    4.3 拟合PMN-0.36PT的朗道参数第49-53页
        4.3.1 [001]_C方向的电滞回线拟合第50-51页
        4.3.2 介电系数ε_(11) 的测定和拟合第51-52页
        4.3.3 系数α_(123) 的测定及电场诱导的三方相第52-53页
    4.4 理论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的对比第53-56页
        4.4.1 理论计算的自发极化和自发应变和实验的对比第54页
        4.4.2 理论计算的介电系数ε_(33) 和实验的对比第54-55页
        4.4.3 理论计算的压电系数和实验的对比第55-56页
    4.5 PMN-PT铁电多畴薄膜的研究第56-61页
        4.5.1 薄膜的理论介绍第56-57页
        4.5.2 多畴薄膜结构的热力学分析第57-60页
        4.5.3 PMN-0.30PT和PMN-0.36PT多畴薄膜的对比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对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粘结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一篇:基于KANO-QFD集成的寒地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