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与品牌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 第19-3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品牌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页 |
2.1.2 品牌资产与品牌价值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交易费用与选择成本理论 | 第20页 |
2.2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 第20-31页 |
2.2.1 基于财务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20-22页 |
2.2.2 基于市场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22-24页 |
2.2.3 基于消费者要素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24-26页 |
2.2.4 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法 | 第26-27页 |
2.2.5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综合评析 | 第27-31页 |
3 老字号内涵与品牌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3.1 老字号内涵 | 第31页 |
3.2 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现状 | 第31-32页 |
3.3 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3.3.1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未形成统一观点 | 第32-33页 |
3.3.2 品牌价值影响因素不全面 | 第33页 |
3.3.3 评价指标未考虑老字号发展缺陷 | 第33-34页 |
3.4 老字号品牌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4.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4-36页 |
3.4.2 影响因素确定 | 第36页 |
3.5 老字号相关因素下发展缺陷 | 第36-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基于Interbrand评估法的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第41-67页 |
4.1 Interbrand评估法 | 第41-44页 |
4.2 改进后基本模型 | 第44-45页 |
4.3 品牌收益改进 | 第45-49页 |
4.3.1 品牌收益计算 | 第45-46页 |
4.3.2 品牌作用指数计算 | 第46-49页 |
4.4 品牌强度指标体系改进 | 第49-59页 |
4.4.1 品牌强度指标体系改进原则 | 第49-50页 |
4.4.2 市场因素指标选取 | 第50-52页 |
4.4.3 消费者因素指标选取 | 第52-54页 |
4.4.4 企业财务因素指标选取 | 第54-56页 |
4.4.5 社会文化因素指标选取 | 第56-59页 |
4.5 品牌强度量化改进 | 第59-65页 |
4.5.1 指标权重计算 | 第59-63页 |
4.5.2 品牌强度计算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案例研究 | 第67-81页 |
5.1 研究对象选取 | 第67-69页 |
5.1.1 评估行业选择 | 第67-68页 |
5.1.2 评估对象选择 | 第68页 |
5.1.3 标杆企业选择 | 第68-69页 |
5.2 品牌收益确定 | 第69-71页 |
5.2.1 无形资产收益确定 | 第69-70页 |
5.2.2 品牌作用指数确定 | 第70-71页 |
5.2.3 品牌收益确定 | 第71页 |
5.3 品牌乘数确定 | 第71-76页 |
5.3.1 数据收集 | 第71-73页 |
5.3.2 品牌乘数计算 | 第73-76页 |
5.4 评估过程结果分析及相关建议 | 第76-80页 |
5.4.1 评估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5.4.2 评估对象品牌价值提升建议 | 第78-79页 |
5.4.3 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应用建议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 | 第81-8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82页 |
6.3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