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马钱子巴布剂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马钱子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马钱子的化学成分第12页
        1.2.2 马钱子的药理作用研究第12-14页
        1.2.3 马钱子毒副作用研究第14页
        1.2.4 马钱子的临床应用第14-15页
        1.2.5 常用的剂型第15页
        1.2.6 研究趋势第15-16页
    1.3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巴布剂的特点第16-17页
        1.3.2 基质研究第17-18页
        1.3.3 促渗技术与方法第18-19页
        1.3.4 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第19-20页
        1.3.5 质量评价第20页
        1.3.6 发展前景第20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20-22页
第二章 马钱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第22-37页
    2.1 仪器与试药第22-23页
        2.1.1 主要仪器与材料第22页
        2.1.2 试剂与试药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8页
        2.2.1 马钱子生物碱的提取第23页
        2.2.2 马钱子提取物的初步鉴别第23-24页
        2.2.3 生物碱的TLC鉴别第24页
        2.2.4 RP-HPLC法测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第24-25页
        2.2.5 马钱子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考察第25-27页
        2.2.6 回流法提取马钱子生物碱的正交设计第27页
        2.2.7 验证实验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2.3.1 马钱子生物碱的提取结果第28页
        2.3.2 马钱子生物碱的初步鉴别结果第28-29页
        2.3.3 TLC鉴别结果第29页
        2.3.4 RP-HPLC测定马钱子碱、士的宁含量结果第29-31页
        2.3.5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1-34页
        2.3.6 正交实验结果第34-35页
        2.3.7 验证实验结果第35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马钱子巴布剂的制备第37-48页
    3.1 仪器与试药第37-38页
        3.1.1 仪器第37页
        3.1.2 试药第37-38页
    3.2 方法第38-42页
        3.2.1 空白巴布剂评价方法的建立第38页
        3.2.2 实验前处理第38-39页
        3.2.3 单因素考察第39-40页
        3.2.4 马钱子生物碱加载方式及载量的选择第40页
        3.2.5 正交实验优化含药巴布剂配方第40-42页
        3.2.6 验证实验第4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42-45页
        3.3.2 马钱子生物碱加载方式及载量的确定第45页
        3.3.3 正交实验结果第45-46页
        3.3.4 验证实验结果第46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体外透皮实验及促透剂的筛选第48-58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48-49页
        4.1.1 仪器第48页
        4.1.2 动物第48页
        4.1.3 试剂与药品第48-49页
    4.2 方法第49-52页
        4.2.1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方法的建立第49-51页
        4.2.2 促透剂的考察第51-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3.1 空白组第52-53页
        4.3.2 氮酮组第53-54页
        4.3.3 DMF组第54页
        4.3.4 丙二醇组第54-55页
        4.3.5 薄荷醇组第55-56页
        4.3.6 透过率比较第56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马钱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的初步考察第58-69页
    5.1 仪器与试药第58页
        5.1.1 仪器第58页
        5.1.2 主要试剂第58页
    5.2 方法第58-62页
        5.2.1 重量差异第59页
        5.2.2 赋形性第59页
        5.2.3 含膏量第59-60页
        5.2.4 初黏力测试第60页
        5.2.5 TLC鉴别第60-61页
        5.2.6 RP-HPLC对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61-62页
        5.2.7 加速稳定性实验第62页
    5.3 结果第62-68页
        5.3.1 重量差异测定结果第62-63页
        5.3.2 赋型性实验结果第63页
        5.3.3 含膏量实验结果第63页
        5.3.4 初黏力实验结果第63页
        5.3.5 TLC鉴别结果第63-64页
        5.3.6 RP-HPLC含量测定结果第64-67页
        5.3.7 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马钱子巴布剂安全性的初步探究第69-74页
    6.1 实验材料第69页
        6.1.1 实验动物第69页
        6.1.2 主要试药和仪器第69页
    6.2 方法第69-71页
        6.2.1 一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第69-70页
        6.2.2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第70页
        6.2.3 皮肤过敏性实验第70-71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1-73页
        6.3.1 一次给药刺激性实验结果第71-72页
        6.3.2 多次给药刺激性实验结果第72页
        6.3.3 皮肤致敏性实验结果第72-73页
    6.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参酮Ⅱ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中耳炎的治疗
下一篇:新晶型DL1505抗糖尿病并发肝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