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汽车涡轮壳材质的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1.2.1 涡轮增压器与涡轮壳简介 | 第9-10页 |
1.2.2 涡轮壳工况条件及材质要求 | 第10-11页 |
1.2.3 涡轮壳材质分类及性能特点 | 第11-12页 |
1.2.4 涡轮壳材质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概述 | 第12-14页 |
1.3.1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分类及特点 | 第13页 |
1.3.2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铸造性能 | 第13-14页 |
1.4 合金元素在奥氏体耐热不锈钢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5.1 微观组织 | 第15页 |
1.5.2 合金化处理 | 第15-17页 |
1.5.3 微合金化处理 | 第17-18页 |
1.6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1.7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2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19-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9-22页 |
2.2.1 合金元素的选择 | 第19-20页 |
2.2.2 高熔点相与奥氏体的晶格错配度 | 第20-21页 |
2.2.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2.3 合金试样的制备 | 第22-23页 |
2.4 合金组织分析及性能测定 | 第23-26页 |
2.4.1 合金的组织分布及测试区域 | 第23-24页 |
2.4.2 合金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分析 | 第24页 |
2.4.3 合金枝晶尺寸测定 | 第24-25页 |
2.4.4 合金碳化物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4.5 合金硬度测试 | 第26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 ZG40Cr25Ni20Si2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27-33页 |
3.1 ZG40Cr25Ni20Si2钢的组织 | 第27-28页 |
3.2 ZG40Cr25Ni20Si2钢的枝晶尺寸 | 第28-29页 |
3.3 ZG40Cr25Ni20Si2钢中碳化物的量及形貌 | 第29-31页 |
3.4 ZG40Cr25Ni20Si2钢的硬度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单一元素合金化对ZG40Cr25Ni20Si2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33-49页 |
4.1 单一元素对ZG40Cr25Ni20Si2钢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 单一元素合金化对ZG40Cr25Ni20Si2钢枝晶尺寸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单一元素合金化对合金中碳化物的量及形貌的影响 | 第37-40页 |
4.3.1 单一元素对合金碳化物的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单一元素对碳化物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 单一元素合金化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4.5 Ti、V、Nb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 第42-48页 |
4.5.1 最优成分的ZG40Cr25Ni20Si2钢 | 第42-46页 |
4.5.2 Ti、V、Nb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双元素合金化对ZG40Cr25Ni20Si2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5.1 双元素合金化对ZG40Cr25Ni20Si2钢基体组织的影响 | 第49-51页 |
5.2 双元素合金化对合金枝晶尺寸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 双元素合金化对合金中碳化物的量及形貌的影响 | 第52-55页 |
5.3.1 双元素对合金中碳化物的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2 双元素对合金碳化物形貌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 双元素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 合金元素复合添加在钢中的作用机制 | 第56-59页 |
5.5.1 复合合金化最优成分的ZG40Cr25Ni20Si2钢 | 第56-59页 |
5.5.2 双元素合金化对ZG40Cr25Ni20Si2钢的作用 | 第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