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多项目并行作业质量监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并行工程的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并行工程的基本含义 | 第19-21页 |
·并行工程的概念 | 第19页 |
·并行工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19-20页 |
·并行工程在我国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0页 |
·并行工程的作用 | 第20-21页 |
·并行管理工程与传统制造工程的区别 | 第21-23页 |
·并行工程的指导思想 | 第23-25页 |
·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 | 第23页 |
·并行工程的思想要点 | 第23-24页 |
·并行协调 | 第24-25页 |
·并行工程的特性 | 第25页 |
·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8页 |
·并行工程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相似性分析 | 第25-27页 |
·传统建设程序与并行建设程序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框架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多项目并行作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 第30-41页 |
·并行作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 第30-31页 |
·并行管理的相关约束与控制 | 第31-33页 |
·并行管理中的相关约束 | 第31页 |
·并行管理中的工作流控制 | 第31-33页 |
·并行管理模式 | 第33-35页 |
·并行管理模式的含义 | 第33页 |
·并行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33-35页 |
·并行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35-39页 |
·现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 | 第35页 |
·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并行模式引入 | 第35-38页 |
·基于并行管理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多项目并行作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第41-50页 |
·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 第41-42页 |
·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含义 | 第41页 |
·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依据 | 第41-42页 |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法 | 第42-44页 |
·多项目并行作业的基本特点 | 第44-45页 |
·多项目并行作业的质量监管方法分析 | 第45-48页 |
·多项目并行作业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措施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并行管理方法在太钢电厂中的应用 | 第50-70页 |
·工程简介 | 第50-52页 |
·工程特点 | 第52-53页 |
·工程质量目标及其相应的指标 | 第53-54页 |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 第54-62页 |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第54-55页 |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第55-60页 |
·工程质量检验方法和流程 | 第60-62页 |
·质量保障措施 | 第62-69页 |
·技术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 | 第62-64页 |
·相关部门并行作业的协调措施 | 第64-66页 |
·管理方面的措施 | 第66-67页 |
·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 第67页 |
·分包队伍质量跟踪管理 | 第67-68页 |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 第68-69页 |
·实施效果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3页 |
·研究结果 | 第70-71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