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磺胺嘧啶在土壤及组分中的吸附迁移特征及模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环境中的抗生素第10-14页
        1.1.1 抗生素简介第10-11页
        1.1.2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第11-13页
        1.1.3 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土壤中抗生素吸附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土壤组分中抗生素吸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3 土壤中抗生素迁移研究进展第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20页
        1.4.1 SDZ在土壤中的静态吸附实验第18页
        1.4.2 SDZ在土壤组分中的静态吸附实验第18-19页
        1.4.3 SDZ在土柱中的运移实验第19页
        1.4.4 SDZ在土壤中吸附迁移的数值模拟第19-20页
第二章 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征第20-39页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0-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1.3 分析方法第23-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38页
        2.2.1 水土比及平衡时间的确定第24-25页
        2.2.2 阳离子类型对SDZ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25-29页
        2.2.3 有机质含量对SDZ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29-32页
        2.2.4 重金属对SDZ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32-38页
    2.3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磺胺嘧啶在土壤组分中的吸附特征第39-73页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9-41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1.3 分析方法第40-4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1-72页
        3.2.1 土壤组分对SDZ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第41-47页
        3.2.2 pH对土壤组分吸附SDZ的影响第47-58页
        3.2.3 离子类型对土壤组分吸附SDZ的影响第58-63页
        3.2.4 离子强度对土壤组分吸附SDZ的影响第63-69页
        3.2.5 土壤组分吸附SDZ的机理探讨第69-72页
    3.3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运移特征第73-90页
    4.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73-74页
        4.1.1 实验材料第73页
        4.1.2 实验仪器第73页
        4.1.3 实验方法第73-7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4-89页
        4.2.1 Br-的标准曲线及穿透曲线第74-77页
        4.2.2 SDZ在原状土中的运移特征第77-82页
        4.2.3 不同离子类型时SDZ的运移特征第82-84页
        4.2.4 不同有机质含量时SDZ的运移特征第84-86页
        4.2.5 不同重金属存在时SDZ的运移特征第86-89页
    4.3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磺胺嘧啶在土壤中运移的数值模拟第90-113页
    5.1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第90-94页
        5.1.1 局部对流-弥散方程(Local Equilibrium Assumption,LEA)第90-91页
        5.1.2 非平衡单点吸附模型(One-site Soption Model,OSM)第91页
        5.1.3 非平衡两点吸附模型(Two-site Soprtion Model,TSM)第91页
        5.1.4 非平衡两区模型(Two-region Model,TRM)第91-93页
        5.1.5 阻滞因子的求法第93-94页
    5.2 Br-穿透曲线及参数确定第94-97页
    5.3 原状土柱中SDZ穿透曲线及参数确定第97-100页
    5.4 不同离子类型时SDZ穿透曲线及参数确定第100-103页
    5.5 不同有机质含量时SDZ穿透曲线及参数确定第103-105页
    5.6 不同重金属存在时SDZ穿透曲线及参数确定第105-109页
    5.7 不同流速时SDZ运移过程的TRM预测第109-111页
    5.8 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6.1 结论第113-114页
    6.2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影响开发(LID)小区面源污染过程与控制效果研究
下一篇: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