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低影响开发(LID)小区面源污染过程与控制效果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1.1 研究背景第7-15页
        1.1.1 城市面源污染问题第7-10页
        1.1.2 海绵城市第10-12页
        1.1.3 低影响开发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4.1 研究目的第19页
        1.4.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30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22页
        2.1.2 气候水文第22-23页
        2.1.3 低影响开发改造第23-30页
    2.2 研究方法第30-37页
        2.2.1 监测方案第30-31页
        2.2.2 样品采集第31-35页
        2.2.3 化学分析第35页
        2.2.4 数据处理第35-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低影响开发(LID)小区面源污染过程研究第38-64页
    3.1 下垫面上污染物的静态累积规律第38-46页
        3.1.1 单位面积质量第38-39页
        3.1.2 粒径组成第39-40页
        3.1.3 污染物浓度第40-46页
    3.2 降雨对污染物的冲刷规律第46-51页
        3.2.1 降雨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第46-50页
        3.2.2 降雨径流颗粒物特征第50-51页
    3.3 雨水口沉积物的累积第51-54页
        3.3.1 雨水口沉积物的粒径组成第51-52页
        3.3.2 雨水口沉积物的污染物浓度第52-54页
    3.4 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的净化第54-56页
        3.4.1 雨水花园的净化作用第54-55页
        3.4.2 雨水花园表层土壤的变化第55-56页
    3.5 管道沉积物的累积与冲刷第56-62页
        3.5.1 管道沉积物的粒径组成第57页
        3.5.2 管道沉积物的污染物浓度第57-60页
        3.5.3 管道沉积物的冲刷第60-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低影响开发(LID)小区面源污染控制效果第64-77页
    4.1 污染物降雨前后的对比第64-71页
        4.1.1 单位面积质量对比第64-65页
        4.1.2 粒径组成对比第65-66页
        4.1.3 污染物浓度与负荷对比第66-71页
    4.2 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第71-74页
        4.2.1 SWMM模型模拟第71-72页
        4.2.2 理论公式计算第72-74页
    4.3 面源污染控制效果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影响LID设施处理效果的因素第77-81页
    5.1 晴天累积天数的影响第77-78页
    5.2 降雨特征的影响第78-79页
    5.3 其它因素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论第81-84页
    6.1 研究总结第81-82页
    6.2 创新点第8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82-84页
        6.3.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82-83页
        6.3.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胶州湾滨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及其三维荧光特性
下一篇:磺胺嘧啶在土壤及组分中的吸附迁移特征及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