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故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与孝故事相关的研究 | 第9-12页 |
1.2.2 与孝文化相关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孝故事分类依据 | 第14-16页 |
2 中国孝故事类型 | 第16-34页 |
2.1“养”与“弃” | 第16-22页 |
2.1.1“养”——子女尽孝型 | 第16-19页 |
2.1.2“弃”——子女不孝型 | 第19-22页 |
2.2“养”与“弃”的对比与转变 | 第22-34页 |
2.2.1“养”与“弃”的对比 | 第22-26页 |
2.2.2“养”与“弃”的转变 | 第26-34页 |
3 中国孝故事文化内涵 | 第34-50页 |
3.1 孝故事中的孝道观念体现 | 第34-38页 |
3.1.1 物质层面的供养 | 第34-35页 |
3.1.2 互惠功利的孝行 | 第35-36页 |
3.1.3 诉诸神灵的惩戒 | 第36页 |
3.1.4 代际关系的偏移 | 第36-37页 |
3.1.5 情感重心的转移 | 第37页 |
3.1.6 血缘关系的突破 | 第37-38页 |
3.2 孝故事中的性别角色分析 | 第38-44页 |
3.2.1 女性:角色期待与反差 | 第38-42页 |
3.2.2 男性:家庭生活的“失语者” | 第42-44页 |
3.3 孝故事中的弱势群体探究 | 第44-46页 |
3.4 孝故事中的因果思想解读 | 第46-50页 |
4 新世纪孝文化与孝道观的建立 | 第50-56页 |
4.1 家庭养老传承现状 | 第50-53页 |
4.2 新世纪孝文化与孝道观的建立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