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2.1 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2.1.1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 | 第14-15页 |
2.1.2 农业科技成果 | 第15页 |
2.1.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 第15-16页 |
2.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评价指标 | 第16-18页 |
2.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8页 |
2.2.2 农业科技创新与新技术扩散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农业推广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 | 第19-21页 |
2.2.4 沟通学与传播学理论 | 第21-22页 |
2.2.5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3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 | 第23-37页 |
3.1 绍兴市农业发展概 | 第23-28页 |
3.1.1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4页 |
3.1.2 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3.2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具体状况 | 第28-32页 |
3.2.1 农业推广机构人员分布 | 第28-30页 |
3.2.2 农业推广内容 | 第30页 |
3.2.3 农业推广经费 | 第30-31页 |
3.2.4 农业推广实践模式 | 第31-32页 |
3.2.4.1 “市场+农业科技园”推广模式 | 第31页 |
3.2.4.2 “政府+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 第31页 |
3.2.4.3 “高校+科研院所”推广模式 | 第31-32页 |
3.2.4.4 科技特派员模式 | 第32页 |
3.2.4.5 “互联网+农业”推广模式 | 第32页 |
3.2.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相关政策 | 第32页 |
3.3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案例分析 | 第32-37页 |
3.3.1 嵊州市金庭镇桃形李科普示范基地 | 第33-34页 |
3.3.1.1 概况 | 第33页 |
3.3.1.2 优势 | 第33页 |
3.3.1.3 劣势 | 第33-34页 |
3.3.2 诸暨市枫桥镇中国香榧森林公园 | 第34-35页 |
3.3.2.1 概况 | 第34页 |
3.3.2.2 优势 | 第34-35页 |
3.3.2.3 劣势 | 第35页 |
3.3.3 上虞区盖北镇葡萄园产业基地 | 第35-37页 |
3.3.3.1 概况 | 第35页 |
3.3.3.2 优势 | 第35-36页 |
3.3.3.3 劣势 | 第36-37页 |
4 绍兴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4.1 农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低 | 第37页 |
4.2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矛盾 | 第37-38页 |
4.3 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主体衔接不够紧密 | 第38页 |
4.4 高素质新型农民短缺 | 第38-40页 |
4.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 第40-41页 |
4.5.1 农业科技成果自身属性影响 | 第40页 |
4.5.2 农业推广投资机制不够健全 | 第40-41页 |
4.5.3 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不够强 | 第41页 |
4.6 国际大环境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 第41-42页 |
5 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优化对策 | 第42-50页 |
5.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主体要素建设 | 第42-47页 |
5.1.1 加强政府对农业推广体系的领导和支持 | 第42-43页 |
5.1.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5.1.2.1 增强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功能 | 第43页 |
5.1.2.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职业技能 | 第43-44页 |
5.1.2.3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 第44页 |
5.1.3 农业教育科研院所提供教育科技保障 | 第44-45页 |
5.1.3.1 大项目、好成果带动发展 | 第44页 |
5.1.3.2 多学科、大范围综合推广 | 第44-45页 |
5.1.4 农业产业化企业加速成果流动 | 第45-46页 |
5.1.5 激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潜力 | 第46页 |
5.1.6 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 | 第46-47页 |
5.1.6.1 建立现代职业农民技术培育体系 | 第46-47页 |
5.1.6.2 建立科学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 | 第47页 |
5.1.6.3 建立社会需要的民间能人培育制度 | 第47页 |
5.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源环境要素建设 | 第47-50页 |
5.2.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5.2.2 合理规划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 第48页 |
5.2.3 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农业科技推广 | 第48-49页 |
5.2.4 开放对外合作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 第49-50页 |
6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表格目录 | 第56页 |
图形目录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