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氢化富勒烯sp~3C-H功能化修饰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5页
    1.1 富勒烯:碳的分子同素异形体第14页
    1.2 还原反应第14-17页
        1.2.1 富勒烯阴离子第14-15页
        1.2.2 富勒烯阴离子亲电加成第15-16页
        1.2.3 碱金属富勒烯固体的合成和性质第16页
        1.2.4 碱土金属富勒烯第16-17页
    1.3 亲核加成第17-18页
        1.3.1 C_(60)和C_(70)的烷基化和芳烃化第17页
        1.3.2 胺类加成第17-18页
        1.3.3 环加成第18页
    1.4 氢化反应第18-24页
        1.4.1 硼氢化和锆氢化还原反应第18-20页
        1.4.2 Zn/Cu合金还原反应第20-21页
        1.4.3 水合肼或有机试剂还原反应第21页
        1.4.4 伯奇还原反应第21-22页
        1.4.5 Zn/HCl还原反应第22-23页
        1.4.6 氢转移还原反应第23页
        1.4.7 分子氢还原第23-24页
    1.5 本课题立题思路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5页
第2章 氢化富勒烯sp~3C?H活化方法的探究第35-60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57页
        2.2.1 试剂第36-38页
        2.2.2 仪器第38页
        2.2.3 芳基化探究实验第38-41页
            2.2.3.1 探究实验 1第38-39页
            2.2.3.2 探究实验 2第39页
            2.2.3.3 探究实验 3第39-40页
            2.2.3.4 探究实验 4第40页
            2.2.3.5 探究实验 5第40页
            2.2.3.6 探究实验 6第40-41页
        2.2.4 芳基化探究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2.2.5 硼基化实验探究第46页
        2.2.6 硼基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46-48页
        2.2.7 丙二酸二乙酯实验探究第48页
        2.2.8 丙二酸二乙酯实验的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2.2.9 C?O偶联反应第51页
        2.2.10 C?O偶联反应结果与讨论第51-53页
        2.2.11 其他反应第53页
        2.2.12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2.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3章 C_(60)PhH的合成及表征第60-81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实验部分第60-63页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60-61页
        3.2.2 C_(60)PhH和C_(60)PhD的合成第61-62页
            3.2.2.1 C_(60)PhH的合成第61页
            3.2.2.2 C_(60)PhH的分离第61-62页
        3.2.3 C_(60)PhH和C_(60)PhD的表征第62-63页
            3.2.3.1 核磁表征第62页
            3.2.3.2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第62-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8页
        3.3.1 C_(60)PhH的合成方法的探究第63-67页
        3.3.2. 其他实验条件优化第67-70页
            3.3.2.1 催化剂的筛选第67-68页
            3.3.2.2 氧化剂探究第68-69页
            3.3.2.3 反应H+探究第69-70页
        3.3.3 C_(60)PhH的分离第70-72页
        3.3.4 核磁表征第72-77页
            3.3.4.1 C_(60)PhH的核磁表征第72-74页
            3.3.4.2 C_(60)D_2和C_(60)PhD的核磁表征第74-77页
        3.3.5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第77-78页
    3.4 讨论第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第4章 C_(60)CH_3Ph的合成及表征第81-91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9页
        4.2.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81-82页
        4.2.2 C_(60)PhCH_3的合成第82-84页
            4.2.2.1 底物C_(60)CH_3H的合成第82页
            4.2.2.2 C_(60)CH_3Ph的合成第82-84页
        4.2.3 C_(60)PhCH_3的表征第84页
            4.2.3.1 核磁表征第84页
            4.2.3.2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第84页
        4.2.4 结果与讨论第84-89页
    4.3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第5章 1,2-H(PhCH_2)C_(60)的合成和表征第91-98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实验部分第92页
        5.2.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92页
        5.2.2 1,2-H(PhCH_2)C_(60)的合成第92页
        5.2.3 C_(60)CCH_3H的HPLC分离第92页
        5.2.4 C_(60)CCH_3H的表征第92页
            5.2.4.1 质谱表征第92页
            5.2.4.2 核磁表征第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96页
        5.3.1 实验探究第92-93页
        5.3.2 优化反应条件第93-94页
        5.3.3 1,2-H(PhCH_2)C_(60)的分离第94页
        5.3.4 1,2-H(PhCH_2)C_(60)的质谱表征第94-95页
        5.3.5 1,2-H(PhCH_2)C_(60)的~1H NMR表征第95-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8页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甘油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激励机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