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特别说明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桩基摩擦性状研究 | 第12-14页 |
| 1.2.2 有效桩长的定义 | 第14-15页 |
| 1.2.3 有效桩长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现场桩基模型试验可行性研究 | 第17-24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模型试验场地 | 第17-19页 |
| 2.3 试验可行性研究 | 第19-24页 |
| 2.3.1 相似理论 | 第19-20页 |
| 2.3.2 模型试验的可行性 | 第20-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 第3章 单桩模型试验设计 | 第24-33页 |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 3.2 模型桩的设计 | 第25-27页 |
| 3.3 数据采集系统和加载装置 | 第27-31页 |
| 3.4 试验加载方案 | 第31-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模型试验分析 | 第33-55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 4.2.1 桩顶沉降计算 | 第33页 |
| 4.2.2 桩的受力计算 | 第33-35页 |
| 4.3 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分析 | 第35-42页 |
| 4.4 单桩桩身轴力及桩端阻力发挥性状分析 | 第42-46页 |
| 4.5 单桩桩侧摩阻力分析 | 第46-49页 |
| 4.6 单桩有效桩长分析 | 第49-50页 |
| 4.7 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 第50-53页 |
| 4.7.1 单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 4.7.2 单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试验研究 | 第51-53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湛江某地区 PHC 桩原型试验对比 | 第55-64页 |
| 5.1 试验概况 | 第55页 |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 5.2.1 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图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 5.2.2 单桩桩身轴力及桩端阻力发挥性状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5.2.3 单桩桩侧摩阻力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