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附表:缩略词语表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52页 |
1.1 蛋白质的结构 | 第14-15页 |
1.2 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 | 第15-21页 |
1.2.1 蛋白质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 第15-17页 |
1.2.2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程序 | 第17-18页 |
1.2.3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1.3 离子液体 | 第21-31页 |
1.3.1 离子液体的性质与结构 | 第21-22页 |
1.3.2 离子液体在分离领域的应用 | 第22-25页 |
1.3.3 离子液体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3.4 固载离子液体 | 第27-31页 |
1.4 研究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方法 | 第31-37页 |
1.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31-32页 |
1.4.2 荧光光谱法 | 第32-35页 |
1.4.3 圆二色光谱法 | 第35-36页 |
1.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36页 |
1.4.5 计算机分子模拟 | 第36-37页 |
1.5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2页 |
第2章 聚苯乙烯固载氯代咪唑离子液体选择性分离血红蛋白 | 第52-75页 |
2.1 引言 | 第52-5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3-60页 |
2.2.1 仪器 | 第53页 |
2.2.2 试剂 | 第53-55页 |
2.2.3 材料的制备 | 第55-56页 |
2.2.4 固相萃取血红蛋白 | 第56-57页 |
2.2.5 圆二色光谱测定 | 第57页 |
2.2.6 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活性 | 第57页 |
2.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7-59页 |
2.2.8 吸附容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2.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2.3.2 Zeta电位分析 | 第61-62页 |
2.3.3 血红蛋白的选择性萃取 | 第62-66页 |
2.3.4 蛋白质的洗脱 | 第66-67页 |
2.3.5 蛋白质活性测定 | 第67-69页 |
2.3.6 样品分析 | 第69-70页 |
2.4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第3章 聚醚醚酮复合咪唑阳离子固相萃取血红蛋白 | 第75-94页 |
3.1 引言 | 第75-7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6-80页 |
3.2.1 仪器 | 第76页 |
3.2.2 试剂 | 第76页 |
3.2.3 材料的制备 | 第76-77页 |
3.2.4 固相萃取血红蛋白 | 第77-78页 |
3.2.5 圆二色光谱测定 | 第78页 |
3.2.6 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活性 | 第78页 |
3.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78-79页 |
3.2.8 吸附容量的测定 | 第79-8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3.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0-81页 |
3.3.2 影响SPEEK磺化度的因素 | 第81-82页 |
3.3.3 血红蛋白的选择性吸附 | 第82-83页 |
3.3.4 吸附条件的研究 | 第83-85页 |
3.3.5 蛋白质的洗脱 | 第85页 |
3.3.6 蛋白质活性测定 | 第85-87页 |
3.3.7 样品分析 | 第87-89页 |
3.4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第4章 洗脱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94-111页 |
4.1 引言 | 第94-9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4.2.1 仪器 | 第95页 |
4.2.2 试剂 | 第95页 |
4.2.3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95-97页 |
4.2.4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 第9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6页 |
4.3.1 荧光淬灭机制的探讨 | 第97-99页 |
4.3.2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数n和平衡常数K | 第99-100页 |
4.3.3 共振能量转移淬灭 | 第100-101页 |
4.3.4 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 | 第101-102页 |
4.3.5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血红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4.4 结论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