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两权抵押融资模式与策略研究--基于陕西、宁夏10县区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4页
        1.3.1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3页
        1.3.2 国外研究动态第13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6 本文可能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当前我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融资特点第16-20页
    2.1 陕宁两省(区)农村土地流转与两权抵押贷款现状第16-18页
        2.1.1 陕宁两省(区)土地流转为两权抵押融资创造条件第16页
        2.1.2 调查地区两权抵押融资情况分析第16-18页
    2.2 两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困境第18-20页
        2.2.1 银行内生动力匮乏第18页
        2.2.2 未将两权自收益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第18-19页
        2.2.3 农村两权抵押融资供需不匹配第19页
        2.2.4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存在政策性风险第19-20页
第三章 两权抵押贷款的问题剖析第20-24页
    3.1 农村两权抵押的相关法律规定缺失第20页
    3.2 配套体制改革不成熟第20-22页
        3.2.1 确权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第20-21页
        3.2.2 市场化评估机制未完全建立第21-22页
        3.2.3 交易处置市场范围受限第22页
    3.3 风险分担和保障机制不到位第22-23页
        3.3.1 农业保险业务覆盖面小第22页
        3.3.2 两权抵押贷款的担保、保险业务十分稀缺第22-23页
        3.3.3 财政配套支持力度不足第23页
    3.4 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薄弱第23-24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两权抵押融资模式探讨第24-33页
    4.1 土地流转中的典型融资模式第24-28页
        4.1.1 宁夏同心县“反担保”模式第24-25页
        4.1.2 宁夏平罗县“风险基金”模式第25-26页
        4.1.3 成都“土地银行”模式第26-27页
        4.1.4 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第27-28页
    4.2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典型模式第28-30页
        4.2.1 陕西安康市“平利模式”第28页
        4.2.2 浙江嘉兴、丽水“房地合一”模式第28-29页
        4.2.3 福建三明市沙县“银村共建”模式第29-30页
        4.2.4 福建厦门市农房“抵押备案”模式第30页
    4.3 两权抵押融资模式的启示第30-33页
        4.3.1 充分实现政府的服务功能第31页
        4.3.2 尊重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第31页
        4.3.3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第31-32页
        4.3.4 农村产权的未来出路第32-33页
第五章 对策建议第33-35页
    5.1 尽快取得“法外授权”第33页
    5.2 改革土地流转配套体制第33-34页
    5.3 建立风险分担和保障机制第34页
    5.4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附录第37-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惠金融视角下固原市集中连片贫困区扶贫路径
下一篇:宁夏农村信用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