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卫星通信和宇宙通信论文

基于无速率编码的深空通信传输技术及系统设计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插图第12-14页
表格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1.2.1 现有的深空通信信道编码技术第16-18页
        1.2.2 无速率码第18-2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3-26页
第2章 无速率码的研究及其编译码高效实现机制的设计第26-39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一种基于AWGN信道的自适应符号消除无速率编码算法第27-34页
        2.2.1 Raptor码在AWGN信道下的EXIT分析第27-28页
        2.2.2 AWGN信道下的自适应符号消除无速率编码算法第28-29页
        2.2.3 参数m_u和ζ_M的设计第29-31页
        2.2.4 仿真结果分析第31-34页
    2.3 无速率码编译码算法的高效实现第34-38页
        2.3.1 无速率码的高效编码实现第35-36页
        2.3.2 无速率码的高效译码实现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基于无速率编码的深空通信传输系统设计第39-55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系统框图设计第40-41页
    3.3 数据拆分和帧结构的设计第41-43页
    3.4 无速率码MAC层传输机制的设计第43-49页
        3.4.1 MAC层状态机的设计第44-46页
        3.4.2 流水线传输机制的设计第46-49页
    3.5 基于无速率编码的流水线传输机制的相关参数的设计第49-54页
        3.5.1 ACK等待超时门限值的设计第49-50页
        3.5.2 数据包首次发送的编码帧的长度第50-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无速率码的传输系统在Sora平台的实现与性能测试第55-71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系统平台的介绍第55-58页
        4.2.1 Sora平台的介绍第55-57页
        4.2.2 系统相关硬件设备的介绍第57-58页
    4.3 系统参数的设计第58-64页
        4.3.1 系统基本参数设计第58-61页
        4.3.2 无速率码的设计第61-62页
        4.3.3 自适应调节码率的流水线传输机制的参数设计第62-64页
    4.4 测试结果分析第64-69页
        4.4.1 系统性能测试环境第64页
        4.4.2 Raptor码译码性能分析第64-65页
        4.4.3 系统的吞吐量性能分析第65-67页
        4.4.4 系统的比特信噪比性能分析第67-68页
        4.4.5 系统的码率自适应调节性能分析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5页
    5.1 工作总结第71-73页
    5.2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残疾人的眼动交互技术研究
下一篇:干扰环境下多天线中继系统的线性接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