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可聚合离子液体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共混多孔膜的构建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1.1 引言第12-15页
        1.1.1 膜材料分类及应用第12-14页
        1.1.2 工业应用膜分类第14-15页
    1.2 聚偏氟乙烯膜第15-22页
        1.2.1 聚偏氟乙烯的性质第15页
        1.2.2 PVDF膜的应用第15-16页
        1.2.3 PVDF膜污染种类第16-17页
        1.2.4 PVDF膜污染相关因数第17-18页
        1.2.5 PVDF膜亲水性改性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6 PVDF膜荷电改性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离子液体及其聚合物第22-27页
        1.3.1 离子液体和聚离子液体简介及分类第22-23页
        1.3.2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第23-24页
        1.3.3 离子液体“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第24-25页
        1.3.4 离子液体及其聚合物的应用第25-27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7-31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P(MMA-co-BVIM-Br)的合成及其与PVDF共混多孔膜的性能研究第31-58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40页
        2.2.1 实验试剂第32-33页
        2.2.2 实验仪器第33页
        2.2.3 P(MMA-co-BVIm-Br)/PVDF共混膜制备第33-35页
        2.2.4 P(MMA-co-BVIm-Br)/PVDF共混膜离子交换实验第35页
        2.2.5 结构和性能表征第35-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7页
        2.3.1 P(MMA-co-BVIm-Br)红外分析第40-41页
        2.3.2 P(MMA-co-BVIm-Br)核磁共振分析第41页
        2.3.3 P(MMA-co-BVIm-Br)热失重分析第41-42页
        2.3.4 P(MMA-co-BVIm-Br)渗透凝胶色谱分析第42-43页
        2.3.5 P(MMA-co-BVIm-Br)/PVDF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研究第43-49页
        2.3.6 P(MMA-co-BVIm-Br)/PVD共混膜抗污染性能分析第49-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P(MMA-b-MEBIM-Br)的合成及其与PVDF共混多孔膜的性能研究第58-86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3页
        3.2.1 实验试剂第59-60页
        3.2.2 实验仪器第60页
        3.2.3 P(MMA-b-MEBIm-Br)/PVDF共混膜的制备第60-63页
        3.2.4 结构和性能表征第63页
        3.2.5 P(MMA-b-MEBIm-Br)/PVDF共混膜离子交换实验第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84页
        3.3.1 合成物质表征第63-67页
        3.3.2 P(MMA-b1-MEBIm-Br)/PVDF共混膜结构与抗污染性能分析第67-76页
        3.3.3 P(MMA-b-MEBIm-Br)不同嵌段比对共混膜性能影响分析第76-84页
    3.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86-90页
    4.1 结论第86-89页
        4.1.1 P(MMA-co-BVIm-Br)/PVDF共混膜性能第86-87页
        4.1.2 P(MMA-b-MEBIm-Br)/PVDF共混膜性能第87-88页
        4.1.3 两种共混膜性能比较第88-89页
    4.2 创新点第89页
    4.3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下一篇:语言学类硕士论文结论部分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