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制冷剂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0-15页 |
1.2.1 臭氧层的破坏及温室效应 | 第10-11页 |
1.2.2 制冷剂替代物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3 二氧化碳循环特点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带热水供应的热泵空调系统理论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15-25页 |
1.3.1 热回收式空调系统的分类 | 第15-20页 |
1.3.2 国外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1.3.3 国内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5-27页 |
2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理论计算 | 第27-36页 |
2.1 系统组成及循环过程 | 第27-30页 |
2.2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的热力学理论计算 | 第30-36页 |
2.2.1 系统各部件热力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2.2.2 制冷热泵系统循环热力学计算方法 | 第31-35页 |
2.2.3 工作参数的确定及简化处理 | 第35-36页 |
3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性能分析因子 | 第36-37页 |
3.1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性能指标 | 第36页 |
3.2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性能分析工况及因素 | 第36-37页 |
4 串联式 CO_2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 第37-64页 |
4.1 全热回收工况下 CO_2出口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37-40页 |
4.1.1 出口温度 t_0与高压排气压力 P_r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2 出口温度 t_0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 全热回收工况下蒸发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40-44页 |
4.2.1 蒸发温度 t_e与高压排气压力 P_r的影响 | 第40页 |
4.2.2 蒸发温度 t_e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3 定中间压力值,蒸发温度 t_e与高压排气压力 P_r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4 定高压排气压力 P_r值,蒸发温度 t_e与中间压力值 P_0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全热回收工况下过冷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44-48页 |
4.3.1 过冷度△t 与高压排气压力 P_r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2 过冷度△t 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定高压排气压力值 P_r,过冷度△t 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全热回收工况下过热度△t_0对系统的影响 | 第48-51页 |
4.4.1 过热度△t_0与高压排气压力 P_r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2 过热度△t_0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50页 |
4.4.3 定高压排气压力值 P_r,过热度△t_0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按用户需要同时供冷制热工况下流量系数对系统的影响 | 第51-55页 |
4.5.1 流量系数 a 与高压压力 P_r的影响 | 第51-53页 |
4.5.2 流量系数 a 与中间压力 P_0的影响 | 第53-55页 |
4.6 按用户需要同时供冷制热工况下特征高压排气压力 P_(rs)的影响因素 | 第55-59页 |
4.6.1 出口温度 t_0对特征高压排气压力 P_(rs)的影响 | 第55-57页 |
4.6.2 蒸发温度 t_e对特征高压排气压力 P_(rs)的影响 | 第57-58页 |
4.6.3 中间压力 P_0对特征高压排气压力 P_(rs)的影响 | 第58-59页 |
4.7 按用户需要同时供冷制热工况下特征中间压力 P_(0s)的影响因素 | 第59-63页 |
4.7.1 出口温度 t_0对特征中间压力 P_(0s)的影响 | 第59-61页 |
4.7.2 蒸发温度 t_e对特征中间压力 P_(0s)的影响 | 第61-62页 |
4.7.3 高压排气压力 P_r对特征中间压力 P_(0s)的影响 | 第62-63页 |
4.8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