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掘进机的国内外研究 | 第8-9页 |
1.1.1 掘进机的应用概况 | 第8-9页 |
1.1.2 掘进机的国内外研究 | 第9页 |
1.2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部分断面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1.2.1 掘进机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2 国产掘进机的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2.3 国内掘进机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 | 第13页 |
1.3 进行横轴掘进机截割头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掘进机截割机构的截割机理 | 第16-26页 |
2.1 工作机构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矿岩特性 | 第17-20页 |
2.2.1 压松效应 | 第17-19页 |
2.2.2 截割阻抗 | 第19-20页 |
2.2.3 崩落角 | 第20页 |
2.3 截割机理 | 第20-23页 |
2.3.1 矿岩截割破碎机理 | 第21-22页 |
2.3.2 工作机构的截割阻力 | 第22-23页 |
2.4 振动截割新技术 | 第23-24页 |
2.5 高压细射流助切新技术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截齿及截割头的动力学分析及ADAMS仿真 | 第26-45页 |
3.1 水平摆动 | 第26-30页 |
3.1.1 螺旋线螺距 | 第27-28页 |
3.1.2 螺旋线方程 | 第28-29页 |
3.1.3 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3.2 纵向进给运动 | 第30-31页 |
3.2.1 摆线方程 | 第30-31页 |
3.2.2 运动方程 | 第31页 |
3.3 截齿及截割头 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3.3.1 几何模型的创建 | 第32-33页 |
3.3.2 定义约束和运动 | 第33-34页 |
3.4 截割头的ADAMS动力学仿真 | 第34-45页 |
3.4.1 ADAMS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34-40页 |
3.4.2 ADAMS中截割头仿真载荷的施加 | 第40-42页 |
3.4.3 截割头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截割头关键件的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45-61页 |
4.1 截割头外载荷的确定方法 | 第45-52页 |
4.1.1 截割阻力 | 第45-49页 |
4.1.2 参与截割的截齿 | 第49-50页 |
4.1.3 截割头的合力 | 第50-52页 |
4.1.3.1 合力计算 | 第50-51页 |
4.1.3.2 截割功率的计算 | 第51页 |
4.1.3.3 能耗法计算截割功率 | 第51-52页 |
4.2 刀杆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56页 |
4.2.1 刀杆结构 | 第52-54页 |
4.2.2 三维几何模型 | 第54-55页 |
4.2.3 网格划分与计算选择 | 第55-56页 |
4.3 约束与载荷 | 第56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4.4.1 应力分析 | 第56-59页 |
4.4.2 挠度分析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基于专用软件的截割头设计 | 第61-73页 |
5.1 软件开发条件 | 第61-62页 |
5.2 软件功能 | 第62-63页 |
5.3 EBZ-75型掘进机截割头 | 第63-67页 |
5.4 EBZ-90型掘进机截割头 | 第67-69页 |
5.5 EBZ-132型掘进机截割头 | 第69-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摘要 | 第79-81页 |
Abst ract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