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一)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一) 惩罚性赔偿的涵义 | 第17-18页 |
1. 国外理论对惩罚性赔偿涵义的界定 | 第17页 |
2. 国内学者对惩罚性赔偿涵义的界定 | 第17-18页 |
3. 本文关于惩罚性赔偿涵义观点 | 第18页 |
(二) 惩罚性赔偿的特征 | 第18-20页 |
1. 本质的惩罚性 | 第18-19页 |
2. 性质的补充性 | 第19页 |
3. 适用的法定性 | 第19-20页 |
4. 主观可责难性 | 第20页 |
(三)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20-26页 |
1.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的几种观点介绍 | 第20-21页 |
2. 本文关于惩罚性赔偿功能的观点 | 第21-26页 |
二、惩罚性赔偿在相关国家和地区中的发展与适用 | 第26-32页 |
(一) 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6-29页 |
1. 英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6-27页 |
2.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 第27-29页 |
(二) 大陆法系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态度 | 第29-30页 |
1. 德国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态度 | 第29-30页 |
2. 日本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态度 | 第30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惩罚性赔偿的现状 | 第30-32页 |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的评析 | 第32-39页 |
(一) 我国现代法律体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历史沿革 | 第32-35页 |
1. 其他法律、司法解释中有关规定 | 第32-33页 |
2. 对其他法律、司法解释中有关规定的立法分析 | 第33-35页 |
(二)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 条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规定的评析 | 第35-39页 |
1.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 条在立法中的争议 | 第35-36页 |
2. 我国惩罚性赔偿在实践应用中的合理之处 | 第36-37页 |
3. 我国侵权责任法惩罚性赔偿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37-39页 |
四、我国侵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 第39-46页 |
(一) 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1. 我国构建惩罚性赔偿是实现实质公平正义的需要 | 第39页 |
2. 我国构建惩罚性赔偿是稳定市场秩序的需要 | 第39页 |
3. 惩罚性赔偿是制裁违法行为、减少恶性侵权发生的需要 | 第39-40页 |
4. 规定惩罚性赔偿是我国法律制度和世界接轨的需要 | 第40-41页 |
(二) 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1. 注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体系性,逐步完备配套制度 | 第41-42页 |
2. 逐步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3. 合理界定惩罚性赔偿数额标准 | 第43-45页 |
4. 建立针对惩罚性赔偿制度滥用的预防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