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虚实结合环境的IP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背景介绍 | 第15-25页 |
2.1 互联网发展与安全现状 | 第15-17页 |
2.1.1 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2.1.2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IP溯源方法 | 第17-24页 |
2.2.1 问题描述与定义 | 第17-19页 |
2.2.2 主要溯源算法介绍 | 第19-23页 |
2.2.3 现有算法的局限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第25-29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3.1.1 整体需求分析 | 第25页 |
3.1.2 功能需求描述 | 第25-26页 |
3.2 系统架构与部署方案 | 第26-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面向虚实结合网络溯源系统的设计 | 第29-49页 |
4.1 总体设计思路 | 第29-31页 |
4.2 关键技术方案 | 第31-36页 |
4.2.1 网络虚拟化技术 | 第31页 |
4.2.2 虚拟机状态更新机制 | 第31-32页 |
4.2.3 虚拟网络数据包抓取技术 | 第32-33页 |
4.2.4 跨虚实网络溯源层算法 | 第33页 |
4.2.5 虚拟网络域状态溯源层算法 | 第33-34页 |
4.2.6 基于包标记摘要混合的IP溯源算法 | 第34-36页 |
4.3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6-47页 |
4.3.1 虚实结合网络溯源管理功能模块 | 第36-37页 |
4.3.2 虚拟域状态溯源控制功能模块 | 第37-38页 |
4.3.3 虚拟域内部溯源查询结果处理模块 | 第38-39页 |
4.3.4 数据生成代理 | 第39-41页 |
4.3.5 通信模块 | 第41-47页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虚实结合网络溯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49-57页 |
5.1 跨虚实网络溯源控制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49页 |
5.2 虚拟域状态溯源控制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49-51页 |
5.3 虚拟域内部溯源查询结果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51-52页 |
5.4 数据生成代理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5.4.1 数据生成代理动态部署 | 第52-53页 |
5.4.2 数据生成代理标记摘要实现 | 第53-54页 |
5.5 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54-55页 |
5.6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57-63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57页 |
6.2 测试方法 | 第57页 |
6.3 关键功能模块测试 | 第57-60页 |
6.4 整体溯源能力测试 | 第60-62页 |
6.4.1 路径重构时间与路径长度相关性测试 | 第61页 |
6.4.2 路径重构准确度与路径长度相关性测试 | 第61-62页 |
6.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3-65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7.2 下一步工作 | 第63-65页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