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跨区作业简介 | 第15-24页 |
2.1 跨区作业概述 | 第15-17页 |
2.1.1 跨区作业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 | 第15-16页 |
2.1.3 跨区作业的常见分类 | 第16页 |
2.1.4 跨区作业的时间特征 | 第16-17页 |
2.2 跨区作业的意义 | 第17-21页 |
2.3 跨区作业的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2.3.1 跨区作业的产生原因 | 第21页 |
2.3.2 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需求量分析 | 第24-35页 |
3.1 河北省“三夏”麦收概况 | 第24-29页 |
3.2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需求量分析 | 第29-32页 |
3.2.1 从农户获取经济效益角度分析 | 第29页 |
3.2.2 从河北省小麦成熟时间差异角度分析 | 第29-32页 |
3.3 需求量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农机更新换代较快 | 第32-33页 |
3.3.2 跨区作业利润不高 | 第33页 |
3.3.3 作业信息收发不畅 | 第33页 |
3.3.4 劳动强度、风险较大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预测 | 第35-42页 |
4.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第35-38页 |
4.1.1 建立 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第35-36页 |
4.1.2 检验 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第36-38页 |
4.2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预测 | 第38-40页 |
4.2.1 建立模型 | 第38-39页 |
4.2.2 检验模型 | 第39页 |
4.2.3 河北省 2013-2017 年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预测 | 第39-40页 |
4.3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危害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区域选择 | 第42-54页 |
5.1 河北省跨区作业面积的划分及标注 | 第42-46页 |
5.2 河北省各市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面积比例 | 第46-52页 |
5.3 河北省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区域选择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