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3 本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9页 |
1.2 研究对象及背景 | 第9-12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2.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4 研究流程及架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创作来源探析 | 第15-24页 |
2.1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的创作背景 | 第15-16页 |
2.2 赤羽末吉来源于文学作品的儿童绘本创作 | 第16-22页 |
2.2.1 来源于诗歌 | 第16-17页 |
2.2.2 来源于小说 | 第17-18页 |
2.2.3 来源于传统民间故事 | 第18-22页 |
2.3 赤羽末吉来源于生活经历的儿童绘本创作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的创作风格探析 | 第24-40页 |
3.1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创作风格变迁 | 第24-27页 |
3.1.1 1960 年以前 | 第24页 |
3.1.2 创作初期:1961——1968 | 第24-25页 |
3.1.3 创作中期:1969——1977 | 第25-26页 |
3.1.4 创作后期:1978——1990 | 第26-27页 |
3.2 赤羽末吉严谨的儿童绘本创作模式 | 第27-34页 |
3.2.1 原始素材 | 第28-29页 |
3.2.2 绘画用纸 | 第29-30页 |
3.2.3 色彩设定 | 第30-31页 |
3.2.4 构图方式 | 第31-32页 |
3.2.5 制作步骤 | 第32-34页 |
3.3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风格对中、日传统艺术的借鉴 | 第34-39页 |
3.3.1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 第34-37页 |
3.3.2 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借鉴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的创作思想探析 | 第40-46页 |
4.1 日本本土古朴的自然观 | 第40-43页 |
4.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40-41页 |
4.1.2 “森林文明” | 第41-42页 |
4.1.3 妖怪文化 | 第42-43页 |
4.2 热爱自然宣传环保观 | 第43-44页 |
4.3 通俗化的儿童绘本创作观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创作对中国儿童绘本创作的启迪 | 第46-52页 |
5.1 中国绘本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5.1.1 过于形式化的“中国特色” | 第46页 |
5.1.2 过于功利的阅读现象 | 第46-47页 |
5.1.3 非专业化的绘本创作过程 | 第47-48页 |
5.2 赤羽末吉儿童绘本创作的可借鉴之处 | 第48-51页 |
5.2.1 坚持对民族文化的深切认同 | 第48-49页 |
5.2.2 坚持对儿童绘本创作的初衷 | 第49-50页 |
5.2.3 坚持对大众审美需求的尊重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