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5-11页
绪论第11-19页
    一、研究动因:葛兰西知识分子论的理论价值第11-13页
    二、研究语境:与葛兰西知识分子论的历史对话第13-16页
    三、本文的构想与写作安排第16-19页
第一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理论渊源第19-29页
    第一节 从社会生产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知识分子观第19-22页
        一、在科技知识分子促进社会生产方面的继承和发展第19-21页
        二、在对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社会作用的评价方面的继承和发展第21-22页
    第二节 从实践角度超越克罗齐历史哲学中的知识分子论第22-25页
        一、对克罗齐历史哲学思辨性的超越第22-23页
        二、对克罗齐唯心史观视角下的人的主体性的超越第23-24页
        三、对克罗齐脱离人民大众的精英意识的超越第24-25页
    第三节 从知识分子掌握文化领导权的角度综合索列尔和列宁的革命思想第25-28页
        一、在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的对象问题上的综合第26页
        二、在确定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地位问题上的综合第26-27页
        三、在工人阶级革命策略问题上的综合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旨归——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第29-41页
    第一节 知识分子在其活动领域中的职能分析第29-34页
        一、重新思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第29-31页
        二、市民社会与“完全国家”理论第31-32页
        三、知识分子是统治集团的“管家”第32-34页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建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保障第34-36页
        一、与文化领导权配套的阵地战策略第34-35页
        二、知识分子建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条件第35-36页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责任的现实启示第36-39页
        一、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第37-38页
        二、探索包容差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核心——有机知识分子第41-55页
    第一节 对知识分子的重新界定第41-43页
        一、知识分子的界定标准第41-42页
        二、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第42-43页
    第二节 有机知识分子的性质:有机性第43-45页
        一、代表政党利益的“阶级有机性”第43-44页
        二、与人民大众相联系的“有机性”第44页
        三、知识分子有机性与批判性的联系第44-45页
    第三节 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教育职能第45-48页
        一、伴随“领导权”而生的教育关系第45页
        二、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质第45-46页
        三、教育的分类第46-48页
    第四节 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现实启示第48-53页
        一、技术知识分子与人文知识分子第49-51页
        二、重建专业知识分子的公共性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反思第55-63页
    第一节 对有机知识分子革命实践的可能性批判第55-57页
        一、现代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革命取胜的可能性甚微第55-56页
        二、科技发达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革命实践的阻挠第56-57页
    第二节 对有机知识分子将乌托邦理想现实化的批判第57-59页
        一、有机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理想及其现实化第57-58页
        二、有机知识分子将乌托邦理想现实化的弊端:导致专制主义的产生第58-59页
    第三节 对知识分子“有机性”的批判第59-62页
        一、知识分子之于人民大众的“有机性”批判第60-61页
        二、知识分子之于政党的“阶级有机性”批判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个人简历第75-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
下一篇:17、18世纪贝尔康多演唱风格研究--以莫扎特声乐作品K.165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