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法律援助 | 第15页 |
2.1.2 农村法律援助 | 第15-16页 |
2.1.3 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的价值关怀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人权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法治理论 | 第18页 |
2.2.3 正义理论 | 第18页 |
2.2.4 需求理论 | 第18-20页 |
3 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9页 |
3.1 农村法律援助现状 | 第20-24页 |
3.1.1 农村法律援助取得一定进展 | 第20-21页 |
3.1.2 农村法律援助需求不断增加 | 第21-23页 |
3.1.3 农村法律援助社会效益显现 | 第23-24页 |
3.2 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2.1 政府法律援助供给不足 | 第24-25页 |
3.2.2 农民法律援助意识较弱 | 第25-27页 |
3.2.3 社会组织农村法律援助参与不够 | 第27-29页 |
4 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4.1 制度因素 | 第29-30页 |
4.1.1 农村法律援助立法不完善 | 第29页 |
4.1.2 农村法律援助监督不到位 | 第29页 |
4.1.3 农村法律援助程序不健全 | 第29-30页 |
4.2 经济因素 | 第30-31页 |
4.2.1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 | 第30-31页 |
4.2.2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 第31页 |
4.3 农民自身因素 | 第31-34页 |
4.3.1 文化素质不高 | 第31-32页 |
4.3.2 法律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4.3.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 农村法律援助宣传不到位 | 第34-35页 |
4.4.1 侧重于普法宣传 | 第34页 |
4.4.2 对农民群体的针对性不强 | 第34-35页 |
5 发展农村法律援助的对策与建议 | 第35-44页 |
5.1 建立完善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体系 | 第35-37页 |
5.1.1 完善农村法律援助立法 | 第35-36页 |
5.1.2 健全农村法律援助机构设置 | 第36页 |
5.1.3 重视农村法律援助监督与程序 | 第36页 |
5.1.4 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建设 | 第36-37页 |
5.2 培育高素质的农村法律援助队伍 | 第37-39页 |
5.2.1 激发律师的热情 | 第37页 |
5.2.2 发挥乡镇司法人员的作用 | 第37-38页 |
5.2.3 提高社会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 第38页 |
5.2.4 吸引高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参与 | 第38-39页 |
5.3 拓宽农村法律援助经费的筹集渠道 | 第39-40页 |
5.3.1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 | 第39-40页 |
5.3.2 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 | 第40页 |
5.3.3 发动社会力量对农村法律援助捐助 | 第40页 |
5.4 提高农民的法律援助权利意识 | 第40-42页 |
5.4.1 学习基本法律知识 | 第40-41页 |
5.4.2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 第41页 |
5.4.3 增强法律援助权利意识 | 第41-42页 |
5.5 扩展农村法律援助宣传途径 | 第42-44页 |
5.5.1 构建农村法律援助网络平台 | 第42页 |
5.5.2 设立农村法律援助咨询热线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