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滴灌方式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幼苗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引言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2页
    1 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16-17页
        1.1 水供应对植物根系形态及生理反应的影响第16-17页
        1.2 水氮供应对植物生理和根系形态的反应第17页
    2 滴灌节水技术研究进展第17-22页
        2.1 国内外地下滴灌发展现状第17-18页
        2.2 地下滴灌相关研究第18-19页
        2.3 滴灌技术在葡萄栽培中的应用及研究第19页
        2.4 分根交替灌溉研究进展第19-22页
第二章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第22-39页
    第一节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氮素代谢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3-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23页
            1.2 试验材料第23页
            1.3 试验设计第23-24页
            1.4 测定方法第24页
            1.5 数据分析第24-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1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叶片和根系氮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2.2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根系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第26页
            2.3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根系性能的影响第26-27页
            2.4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3 讨论第28-30页
        4 结论第30-31页
    第二节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1-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31页
            1.2 试验设计第31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1-32页
            1.4 数据分析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2.1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OD值)的影响第32-33页
            2.2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3页
            2.3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2.4 膜下滴灌不同水氮处理对葡萄叶片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2.5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35-37页
        3 讨论第37-38页
        4 结论第38-39页
第三章 新型地下滴灌系统的设计和不同滴灌方式对酿酒葡萄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第39-64页
    第一节 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的设计第40-42页
        1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40-42页
            1.1 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开发第40-42页
    第二节 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的设计第42-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1.1 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第42页
            1.2 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灌水均匀度与灌水效果田间试验第42-43页
            1.3 数据分析第43-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页
        3 讨论第44-45页
        4 结论第45-46页
    第三节 滴灌方式对酿酒葡萄根系形态、分布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6-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1.1 试验设计第46-48页
            1.2 测定方法第48-49页
            1.3 数据分析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2.1 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9页
            2.2 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根系分根角度的影响第49-50页
            2.3 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第50-51页
            2.4 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2.5 不同滴灌方式对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影响第52-53页
            2.7 不同滴灌方式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的相关分析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6页
        4 结论第56-57页
    第四节 滴灌方式对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第57-64页
        1 材料第57-58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57页
            1.2 试验设计第57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7-58页
            1.4 数据分析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2.1 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第58-59页
            2.2 同一灌水周期内不同滴灌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第59-61页
            2.3 不同滴灌条件下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4页
第四章 不同滴灌方式根区交替灌溉对酿酒葡萄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第64-92页
    第一节 根区交替滴灌对酿酒葡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65-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65-66页
            1.2 试验材料第66页
            1.3 试验设计第66-67页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7-68页
            1.5 数据分析第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5页
            2.1 地上-地下根区交替滴灌对葡萄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2.2 根区交替滴灌对葡萄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第69-72页
            2.3 根区交替滴灌对赤霞珠葡萄幼苗根系分根角度的影响第72页
            2.4 根区交替滴灌对葡萄根系活力的影响第72-73页
            2.5 根区交替滴灌对葡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73-75页
        3 讨论第75-76页
        4 结论第76-77页
    第二节 根区交替滴灌对植株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第77-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77页
            1.2 试验设计第77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7-78页
            1.4 数据分析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2页
            2.1 根区交替滴灌对赤霞珠葡萄植株生长的影响第78页
            2.2 根区交替滴灌对赤霞珠葡萄植株水分利用效率和节间平均长度的影响第78-79页
            2.3 同一灌水周期内根区交替滴灌对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第79-81页
            2.4 同一灌水周期内根区交替滴灌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81-82页
        3 讨论第82-84页
        4 结论第84-85页
    第三节 根区交替滴灌对酿酒葡萄根冠特性的影响第85-9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6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85页
            1.2 试验设计第85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5页
            1.4 数据分析第85-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90页
            2.1 根区交替滴灌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第86页
            2.2 同一灌水周期内根区交替滴灌对酿酒葡萄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86-89页
            2.3 根系性状与灌水后7d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相关系数第89-90页
        3 讨论第90-91页
        4 结论第91-9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92-96页
    5.1 研究结论第92-93页
    5.2 创新点第93-94页
    5.3 研究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附1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106页
导师评阅表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药用甘草耐盐性及耐盐机制研究
下一篇:绵羊非繁殖季节产羔性状的QT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