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温药物论文

三种药用甘草耐盐性及耐盐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3页
        2.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耐盐机理第15-20页
            2.1.1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第15-16页
            2.1.2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第16-17页
            2.1.3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第17-18页
            2.1.4 植物的耐盐性与耐盐机理第18-20页
        2.2 药用甘草资源利用与抗逆性研究第20-22页
            2.2.1 药用甘草抗逆性研究第21页
            2.2.2 盐碱地的生物修复及耐盐植物的脱盐作用第21-22页
        2.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2-23页
    3 研究思路、目的、内容第23-25页
        3.1 研究思路第23页
        3.2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23-24页
        3.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药用甘草对盐胁迫的生长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第25-45页
    第一节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萌发期对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第25-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2.1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种子相对萌发率的影响第27-28页
            2.2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种子萌发进程的影响第28-29页
            2.3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种子胚生长的影响第29-30页
            2.4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耐盐能力的比较及耐盐范围第30-32页
        3 讨论第32-33页
            3.1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对不同土壤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及其萌发策略第32-33页
            3.2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的耐盐阈值和适宜生态种植区评价第33页
    第二节 三种药用甘草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响应及耐盐性评价第33-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2.1 盐胁迫不同阶段 3 种药用甘草幼苗生长势的动态变化第35-38页
            2.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幼苗生物量积累和含水量、株高、根粗变化第38-41页
        3 讨论第41-43页
            3.1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幼苗地上与地下营养器官生长的响应及其适应意义第41-42页
            3.2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幼苗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适应意义第42页
            3.3 三种药用甘草幼苗的耐盐性差异及其生长的适宜盐浓度范围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药用甘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适应特征第45-62页
    第一节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其适应特征第45-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2.1 盐胁迫下胀果甘草新叶、老叶解剖结构的变化第46-48页
            2.2 盐胁迫下光果甘草新叶、老叶解剖结构的变化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1页
            3.1 盐胁迫下新叶与老叶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及适应策略第49-50页
            3.2 盐胁迫下不同药用甘草叶解剖结构变化的差异及耐盐性第50-51页
    第二节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茎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其适应特征第51-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2.1 盐胁迫下胀果甘草幼茎、老茎解剖结构的变化第51-52页
            2.2 盐胁迫下光果甘草幼茎、老茎解剖结构的变化第52-54页
        3 讨论第54-55页
            3.1 盐胁迫下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及适应策略第54页
            3.2 盐胁迫下不同药用甘草茎解剖结构变化的差异及耐盐性第54-55页
    第三节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根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其适应特征第55-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2.1 盐胁迫下胀果甘草幼根、老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第56-57页
            2.2 盐胁迫下光果甘草幼根、老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3.1 盐胁迫下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适应意义第58-60页
            3.2 盐胁迫下不同药用甘草根解剖结构变化的差异及耐盐性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细胞及光合生理调节机制第62-96页
    第一节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机制第62-7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3-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0页
            2.1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矿质离子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征第64-67页
            2.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植株不同器官对矿质离子选择吸收、运输及 K~+/Na~+比第67-69页
            2.3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幼苗脯氨酸、甘草酸的积累及细胞膜透性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2页
            3.1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幼苗的离子区域化与运输调控第70-72页
            3.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幼苗根的渗透调节能力第72页
        4 结论第72-73页
    第二节 盐胁迫下药用甘草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物酶防御机制第73-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2 结果和分析第75-80页
            2.1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 SOD 活性的变化第75-77页
            2.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 CAT 活性的变化第77页
            2.3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 APX 活性的变化第77-78页
            2.4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 GR 活性的变化第78-79页
            2.5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根和叶中 MDA 含量的变化第79-80页
        3 讨论第80-81页
            3.1 盐胁迫下 3 种甘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响应第80-81页
            3.2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细胞膜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第81页
        4 结论第81-82页
    第三节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光合特性及光系统Ⅱ的功能调节第82-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91页
            2.1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84-85页
            2.2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叶片初始荧光 F0、最大荧光 Fm 等参数的影响第85-89页
            2.3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幼苗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胞间 CO_2浓度 Ci 和蒸腾速率 Tr 的变化第89-91页
        3 讨论第91-94页
            3.1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光合色素的变化特征第91-92页
            3.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光系统Ⅱ的调节机制第92-93页
            3.3 药用甘草在盐逆境下的光合调节机理的探讨第93-94页
        4 结论第94-96页
第五章 药用甘草次生代谢物积累与耐盐性第96-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8-102页
        2.1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总黄酮的积累、分布及组织细胞内的定位观察第98-101页
        2.2 盐胁迫下 3 种药用甘草甘草酸积累、分布及组织细胞内的定位观察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4页
        3.1 药用甘草黄酮类物质的积累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102-103页
        3.2 药用甘草甘草酸的积累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103-104页
    4 结论第104-105页
第六章 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产量与品质的评价第105-11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7页
    2 结果分析第107-110页
        2.1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年苗总黄酮产量的影响第107页
        2.2 盐胁迫对 3 种药用甘草年苗甘草酸产量的影响第107-108页
        2.3 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生物量及 Na+的积累变化第108页
        2.4 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品质的变化第108-109页
        2.5 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产量的变化第109-110页
    3 讨论第110-112页
        3.1 药用甘草对土壤盐离子的吸收和积累作用第110页
        3.2 药用甘草在盐碱弃耕地种植后的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第110-11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6页
    1 主要结论第112-114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14页
    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附图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133页
导师评阅表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加工番茄氮素吸收模型研究
下一篇:滴灌方式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幼苗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