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公证制度论文

保全证据公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10-12页
第一章 保全证据公证的基本概述第12-18页
    第一节 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第二节 保全证据公证的法律价值第13-18页
        一、 诉讼效益价值第13-15页
        二、 程序公正价值第15-16页
        三、 实体公正价值第16页
        四、 调解纠纷价值第16-18页
第二章 保全证据公证与法院证据保全的区别第18-22页
    第一节 时间节点上的区别第18-19页
    第二节 保全启动上的区别第19-20页
    第三节 保全方式上的区别第20-21页
    第四节 保全效果上的区别第21-22页
第三章 保全证据公证业务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第22-32页
    第一节 保全证据公证业务的发展趋势第22-25页
        一、 电子数据证据保全第22-24页
        二、 购物过程证据保全第24-25页
    第二节 保全证据公证面临的问题第25-32页
        一、 陷阱取证的效力问题第25-26页
        二、 异地证据保全效力问题第26-28页
        三、 利害关系申请人范围问题第28-29页
        四、 如何正确把握公证基本原则的问题第29-32页
            (一)中立原则第29-30页
            (二)保密原则第30-31页
            (三)告知义务第31-32页
第四章 保全证据公证制度的完善与建议第32-41页
    第一节 出台统一的保全证据公证法律法规第32-33页
    第二节 公证队伍建设上的完善第33-34页
    第三节 厘清与法院证据保全的关系第34-35页
    第四节 具体针对措施第35-41页
        一、 针对新保全类型的特殊措施第35-36页
        二、 明确“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的合法性第36-37页
        三、 统一异地证据保全效力第37页
        四、 扩大对利害关系申请人范围的解释第37-38页
        五、 严格遵守公证基本原则第38-41页
            (一)坚守中立原则第38-39页
            (二)准确把握保密原则第39页
            (三)非“脱责”的告知义务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5-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期违约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