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1页 |
2 延安地区黄土崩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23页 |
2.1 概述 | 第11页 |
2.2 延安宝塔区地形地貌介绍 | 第11-12页 |
2.3 宝塔区黄土崩塌类型介绍 | 第12-14页 |
2.4 延安地区黄土崩塌形成的内因 | 第14-18页 |
2.4.1 黄土土体性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2.4.2 黄土节理的影响 | 第15-17页 |
2.4.3 坡体形态的影响 | 第17-18页 |
2.5 延安地区黄土崩塌形成的外因 | 第18-22页 |
2.5.1 降雨作用的影响 | 第18-20页 |
2.5.2 冻融作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5.3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的劣化试验分析 | 第23-32页 |
3.1 概述 | 第23页 |
3.2 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强度的劣化试验 | 第23-26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3.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3.3 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内部裂隙演化CT扫描试验 | 第26-30页 |
3.3.1 试验装置 | 第27页 |
3.3.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3.3 CT扫描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降雨作用下黄土崩塌形成的理论分析 | 第32-43页 |
4.1 概述 | 第32页 |
4.2 雨水在土体中的饱和-非饱和入渗理论 | 第32-35页 |
4.2.1 雨水在土体中的入渗过程 | 第32-33页 |
4.2.2 非饱和土的达西定律 | 第33-34页 |
4.2.3 土体的入渗模型 | 第34-35页 |
4.3 降雨对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4.3.1 降雨对非饱和黄土强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4.3.2 降雨入渗的力学作用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 拉裂-滑移式崩塌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4.4.1 拉裂-滑移式崩塌模型计算 | 第39-41页 |
4.4.2 温家沟村拉裂-滑移式崩塌隐患体稳定性计算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降雨作用下黄土崩塌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3-67页 |
5.1 GEO-SLOPE软件概述 | 第43页 |
5.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43-44页 |
5.2.1 拉裂-滑移式崩塌隐患体模型 | 第43-44页 |
5.2.2 模型边界条件 | 第44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61页 |
5.3.1 不同降雨时长对拉裂-滑移式黄土崩塌形成的影响 | 第44-50页 |
5.3.2 不同降雨强度对拉裂-滑移式黄土崩塌形成的影响 | 第50-61页 |
5.4 降雨对拉裂-滑移式崩塌形成的影响(存在节理裂隙) | 第61-66页 |
5.4.1 存在节理裂隙的拉裂-滑移式崩塌隐患体模型: | 第62页 |
5.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