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对象关系映射机制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ORM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ORM的概念 | 第15页 |
2.2 ORM的优点 | 第15-16页 |
2.3 ORM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2.3.1 元数据定义、映射机制 | 第16-17页 |
2.3.2 应用程序接口及对象查询语言 | 第17页 |
2.3.3 优化功能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ORM元数据定义及映射机制 | 第19-27页 |
3.1 元数据与MOF | 第19页 |
3.2 元数据模型 | 第19-21页 |
3.3 实体、属性映射 | 第21-22页 |
3.4 关系映射 | 第22-24页 |
3.4.1 对象关联关系的类型 | 第22页 |
3.4.2 对象关联关系映射 | 第22-23页 |
3.4.3 对象继承关系映射 | 第23-24页 |
3.5 基于元数据的对象关系映射实现 | 第24-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ORM数据层SMISDT框架接口设计 | 第27-45页 |
4.1 SMISDT框架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4.2 SMISDT数据层框架设计 | 第28-29页 |
4.3 SMISDT数据层框架核心接口及类 | 第29-31页 |
4.4 SMISDT对象管理层 | 第31-32页 |
4.4.1 主要类及关系 | 第31-32页 |
4.4.2 对象状态的管理 | 第32页 |
4.5 对象关系映射层 | 第32-36页 |
4.5.1 主要类及关系 | 第33页 |
4.5.2 映射元数据 | 第33-34页 |
4.5.3 XML元数据资源描述 | 第34-35页 |
4.5.4 数据的缓存 | 第35-36页 |
4.6 数据访问层 | 第36-44页 |
4.6.1 主要类及关系 | 第37-40页 |
4.6.2 事务处理 | 第40-43页 |
4.6.3 并发控制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ORM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 第45-53页 |
5.1 缓存优化技术 | 第45-46页 |
5.2 基于语义缓存的优化 | 第46-50页 |
5.2.1 基于语义缓存的查询机制 | 第46-48页 |
5.2.2 基于语义相似性缓存替换策略 | 第48-50页 |
5.3 缓存一致性维护 | 第50-52页 |
5.3.1 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的关键问题 | 第50-51页 |
5.3.2 语义缓存一致性策略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SMISDT框架实现 | 第53-73页 |
6.1 SMISDT框架的数据库连接实现 | 第53-54页 |
6.2 SMISDT框架缓存实现 | 第54页 |
6.3 SMISDT生成数据资源描述 | 第54-68页 |
6.3.1 SMISDT框架生成SQL资源描述 | 第54-61页 |
6.3.2 SMISDT框架生成存储过程资源描述 | 第61-68页 |
6.4 SMISDT框架数据事务处理 | 第68-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73页 |
7.2 下一步工作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