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梁漱溟“文化—国家”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梁漱溟对“文化—国家”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一、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 第12-13页 |
二、“中国是一个大的文化体” | 第13-14页 |
三、没有阶级对立 | 第14-15页 |
四、教化、礼俗、自力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梁漱溟“文化—国家”思想的基本社会结构 | 第16-20页 |
一、伦理本位 | 第17-18页 |
二、职业分立 | 第18页 |
三、中国社会结构历久不变——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 第18-20页 |
第三节 中国旧社会结构崩溃的根源——“文化失调” | 第20-24页 |
一、伦理本位的社会被破坏 | 第20页 |
二、职业分立的社会被破坏 | 第20-21页 |
三、国家权力无法建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梁漱溟“文化—国家”思想的社会实践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中国旧社会的组织形式——天下 家庭 | 第24-25页 |
一、西方社会:团体 个人 | 第24页 |
二、中国社会:天下 家庭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组织原理 | 第25-28页 |
一、新礼俗 | 第25-26页 |
二、“人治的多数政治”或“多数政治的人治” | 第26-28页 |
三、以理性求组织 | 第28页 |
第三节 乡村组织 | 第28-34页 |
一、乡约 | 第28-29页 |
二、乡农学校 | 第29-31页 |
三、引进西方文化理念 | 第31-32页 |
四、乡村建设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梁漱溟“文化-国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国家治理与善治 | 第34-36页 |
一、国家治理 | 第34-35页 |
二、善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提高国家治理主体素质 | 第36-39页 |
一、国家治理主体素质 | 第37页 |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7-38页 |
三、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融合中西文化,丰富国家治理思想 | 第39-42页 |
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第39-40页 |
二、融合中西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