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基于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10-2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第11-12页
        1.2.2 教学参考意义第12页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第12-19页
        1.3.1 可视化概念界定第12-14页
        1.3.2 可视化教学概念的内涵第14-15页
        1.3.3 可视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1.3.3.1 思维科学和逻辑学原理第15-16页
            1.3.3.2 脑科学和学习心理学第16-17页
            1.3.3.3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第17-18页
            1.3.3.4 建构主义与可视化教学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5.1 导学案研究现状第20页
        1.5.2 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第20-23页
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视化学案导学第23-36页
    2.1 可视化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解第23页
    2.2 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形成过程第23-25页
    2.3 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初中物理实践研究第25-33页
        2.3.1 可视化学案的设计第25-26页
        2.3.2 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实践第26-33页
            2.3.2.1 学习目标第27页
            2.3.2.2 重点难点第27页
            2.3.2.3 复习与反思第27页
            2.3.2.4 课前议和展第27-28页
            2.3.2.5 新课学习第28-32页
            2.3.2.6 课后议和展第32-33页
    2.4 可视化学案导学的优点第33-34页
        2.4.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33-34页
        2.4.2 单向传授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学习转变第34页
    2.5 学案导学的困惑第34-36页
3 通过可视化学案导学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第36-40页
    3.1 可视化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现象第36-37页
    3.2 理解可视化学案导学模式所呈现的物理概念特点第37-39页
    3.3 可视化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第39-40页
4 初中物理可视化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第40-42页
    4.1 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方案第40-42页
        4.1.1 可视化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40页
        4.1.2 可视化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的对象和时间第40页
        4.1.3 可视化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的程序第40-42页
5 初中物理可视化学案导学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教学案例第42-52页
    5.1 案例一第42-45页
        5.1.1 物理概念可视化学案导学第42-43页
        5.1.2 教材密度定义的概念与公式的理解第43-44页
        5.1.3 用可视化图像理解密度公式第44-45页
    5.2 案例二第45-48页
        5.2.1 学习小组的构建第45-46页
        5.2.2 学案导学在小组合作中的利用第46-47页
        5.2.3 小组合作促进可视化实践的应用第47-48页
    5.3 平行班测验与对比分析第48-51页
    5.4 实验班测验与对比分析第51-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一:物理成绩前测卷第55-61页
附录二:物理成绩后测卷第61-67页
附录三:问卷调查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诉讼保证书制度
下一篇:我国法官办案责任制研究